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知识农民”的命运抗争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1 14: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玉琪
分享到:

 

  摘要:路遥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那些热烈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知识农民”形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一个典型。高加林在追求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抗争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身份,但在当时却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冲突造成了高加林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路遥;《人生》;高加林;“知识农民”;城市情结

  “知识农民”指在城里受到教育后返乡务农的农民,对于现代性的渴求就是对于城市的渴望,源于城市优越于乡村的物质条件以及更为自由的精神空间。《人生》通过对知识农民高加林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出生活的丑恶与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知识农民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

  一、高加林的“城市情结”

  高加林在高考后回村获得的民办教师职位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掉了,他“挣脱土地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将不得不像他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苦闷中的高加林在此时获得了纯洁的爱情,巧珍对他的爱是到了一种依赖甚至崇拜的境界,她在高加林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爱高加林的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衣服不管新旧,常穿得干干净净,浑身的香皂味!”这些是只有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才能有的,他们代表了乡村所崇尚的现代文明,作为被看作文化人的高加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巧珍对文化知识的爱。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人,对城市现代进步文明都有一种羡艳和渴望,更何况是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高加林,对这种渴望则更明显。

  高加林一成不变的务农生活突然出现转机,他通过部队专业的叔叔的帮助成为县委的通讯干事,事业进步的他又一次面临爱情抉择。黄亚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代表着都市欲望的符号,她的背后是上海南京,这正是高加林所需要的。缺乏知识“点化”的巧珍最终没有和高加林在一起。最后高加林却被人举报以不正当关系进城失去工作,“那个进城的男人变成了真正的农民,而原来那个痴情的巧珍却拥有了城市户口”。小说隐晦的暗示了农民身份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悲剧性。“高加林几乎是踏着乡村女人的眼泪走近梦想的,这似乎又别无选择,当个人理想主义与道德原则发生冲突时,任何选择都意味着痛苦。”

  二、高加林的奋斗与焦虑

  高加林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农村匮乏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使高加林“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不像他父亲那样做土地的主人”。他“热恋城里生活,既羡慕城里人,又仇恨城里人,既珍惜自己的出生,又拼命的想挣脱黄土地。”高加林出身卑微,即便通过个人不屈不挠的奋斗想要摆脱农村的束缚,却依然无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他的奋斗在现实面前显得是如此无力。

  “‘知识农民’在物质上极端贫困,精神上却极其富有,物质贫困导致自卑,精神财富带来自尊,自尊与自卑强烈的反差又使他们在进城中精神受到伤痛,”这种焦虑始终贯穿在他们的奋斗过程中。高加林在城里挑粪被侮辱,性格里的自信自尊顿时受到打击,也有不屈地为尊严据理力争过,但农民身份始终给他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在城乡格局没有被打破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农民想要脱离土地被城市接纳是及其困难的,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用人制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主要原因,但高加林其实没有本质意识的自己命运悲剧是社会制度本身造成的,不可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抵制,更无力去抗争。因此无论怎样想要奋斗寻找人生突破的高加林也只如困兽般无声的呐喊。

  三、反思“知识农民”的悲剧命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知识农民”进城成为一个时代普遍敏感的话题,他们接受过知识教育,开阔了眼界,通过招工、上大学、当兵等途径想要进城,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逃离土地,脱离贫穷,追求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他们认为取得城市户籍便可以真正融入城市,事实上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相互认同的过程,在最开始对现代文明崇拜追求,甘愿被同化,最后发现他们早已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又与现代文明相冲突,这种矛盾使他们在进城过程中挣扎又徘徊。但严格的户籍制度成为“知识农民”无法在城市立足的根本原因,他们个人本身对这一根本原因并没有意识到,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悲剧命运。

  当今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经济的发展带来国民教育另一种现状,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在城市完成学业带着理想奋斗,他们同样对城市优越的物质精神文极其明渴望,对生活有更高追求。然而面对严峻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亦难以真正在城市立足,如同高加林为了改变命运不断与现实社会抗争。由经济基础带来的社会制度缺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路遥塑造的高加林是一个复杂而又成功的“知识农民”形象,通过其坎坷的命运让我们对“知识农民”的尴尬社会处境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的个人命运与社会时代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向命运的一系列抗争是社会转型期“知识农民”奋斗的缩影,这种积极向上的奋斗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个人命运是值得称颂和鼓励的。

  参考文献:

  [1]吴妍妍.现代性视野中的陕西当代乡土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晓雷.李星.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路遥.人生[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石天强.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