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差异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5 16:0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邹晶丽
分享到:

 

  摘 要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素来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她的词作,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能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道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固然是警策的句子,标举出来,未尝不可以看出她的功力。但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涵咏百代,彪炳千秋,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她创作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李清照 词风 清丽明快 凄丽沉郁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比较

  首先,以描写少女乐事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后期叙述词人凄苦心境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略加分析。

  《如梦令》捕捉了一次荡舟活动的生动场面,它的风格是明快、清新、活泼;而《声声慢》是抒发词人处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的强烈感情,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是运用不同艺术手法加以再现的。

  《如梦令》运用白描手法,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鲜明:藕花红,鸥鸟白,荷叶绿,湖水蓝……,画面上不仅色彩明丽斑斓,而且动静交织,情景交融。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再加之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优美动人的韵律,激悦欢快的基调,就构成了这首小令清新明快的词风。

  《声声慢》是通过意境创作来表现风格的。

  这首词发端突兀,先声夺人,从高点起步。词的一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调铿锵地渲染了悲凉的意境,使全词蒙上一层深沉的感伤色彩,一下子就把抒情主人公的愁情送上高峰,为全词抒情定下了不可更移的、沉郁悲伤的、缓慢的基调。接着又用铺叙的手法,选取了一连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秋风萧瑟,北雁南飞,黄花憔悴,桐叶飘零,细雨淅沥,构成一幅阴沉、凄惨、昏暗的画面,使主人公的感情和客观景物的描绘达到了和谐一致、水乳交融的程度,从而极力渲染出愁之悲切。又以精美、通俗的语言,遒劲的笔力,逼真的境界,再加之急促、低沉的节拍,传达出词人晚年凄苦若绝的心情,使全词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

  由此观之,从《如梦令》的清丽明快到《声声慢》的凄丽沉郁,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艺术风格又向前发展了,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比较

  当然,这种差异不仅仅限于描写少女乐事和叙述凄苦晚境这两种截然有别的题材上,即使同是抒发愁情的作品,前后期词这种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也是显然的。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试加以说明。

  《醉花阴》这是一首前期书写离愁别苦的名作。它在风格上表现为清丽、明快、含蓄,而且是通过前后照应的方法,画龙点睛之笔加以体现的。

  《武陵春》是词人避难金华期间所作,词中抒发了思夫、念乡、忧国等多种愁绪,它在风格上呈现出凄丽沉郁的特色,是在景物的渲染中,巧妙的构思里渗透出来的。

  《醉花阴》的一开头,就用顿挫之笔振起全文,直言点出“愁”字,最后用“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与前面的“愁”字相呼应。“瘦”字既能传达出菊花的风韵,又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凸现出来,它凝聚全词的精神,使感情与景物融成一体,真可谓神来之笔。至此,一个因思夫而憔悴得如菊花一般清瘦的少妇的风采秀姿便跃然纸上。全词从清丽中渗出淡淡凄艳,疏朗而略兼薄薄的愁苦。再配之以流转如珠、余韵悠然的语言,舒缓顿挫的声调,再现出前期词那种清丽明快,深婉的(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46页)词风。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