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对西夏使节接待制度研究
摘要:金朝在灭亡辽朝后,成为西夏新的宗主国,期间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分析金对西夏使节的具体接待过程,能更清晰的理解使节往来在两政权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两政权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使节;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贸易;赐衣
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25-03
公元1125年(金天会三年、西夏元德七年、辽保大五年),随着辽末代皇帝天祚帝在今山西应县被金所俘,辽朝灭亡,一直隔绝的金、西夏政权开始了直接的接触与联系。伴随两政权短暂的对立与斗争,西夏最终承认金的宗主国地位,双方进入长达80年友好交往时期。期间双方交往密切,使节往来频繁,某种意义上讲双方使节是夏、金两国和平交往的开创与见证者。本文主要论述金对西夏使节的接待制度,从西夏使节的组成、类型和金朝的接待过程两方面加以阐述。
一、西夏派往金朝的使节组成、类型
(一)西夏使节的组成
西夏出使金朝的使节是一个团队,《金史》记载“夏国使、副及参议各一,谓之使。都管三。上节、中节各五、下节二十四,谓之三节人从”[1]。外交使、副、参议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这样算下来共计40人。三节人从之外使节也会带一些“私人”,对此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有明确记载:“他国为使者当带可靠人为随从、行童。倘若带不可靠人,自留彼处而逃跑时,带者徒一年。”[2]“私人”的选择需慎重,若发现使节“私人”不可靠,发生逃跑或者滞留外国的事件时,使节也要负连带责任。
除上述人员组成外,西夏使节所用马匹牲畜也有制度化的规定,西夏律令记载:“当诸家民所属私畜及官之牧场畜等有方便可骑乘者,不许差用一种官马。若附近无私畜及官之牧场畜等……,实无有,则允许捕骑官马。”[3]西夏使节出使过程中尽可能以私畜为畜力,不能随便使用官马,这是由西夏社会现实所决定,西夏建国后不断与辽、宋、金、蒙古等作战,冷兵器时代马匹在战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非军事活动中不得使用军马或官马便理所应当。总之,虽与宋朝出使动辄百人的规模相比较小,但结合西夏整体国力分析,也算比较大的。
(二)西夏使节的类型
据文献记载,西夏派往金的使节主要有奉表、上誓表、贺正旦、贺生辰、贺尊安、谢横赐、谢誓诏、谢封、谢恩、报谢、告哀、慰奠、陈慰、奏告、进奉、请上尊号、贺受尊号、贺迁都等类型,其中见于史料较多并且形成制度与常态化的为贺正旦使、贺生辰使、谢横赐使、告哀使等几种[4]。
贺正旦使是西夏为庆贺金朝新年而派遣的使节[5]。从公元1125年春正月正式开始,持续到西夏灭亡前的1226年。纵观金与西夏80多年的友好发展时期,西夏派遣的贺正使最为持续和稳定。只有在金朝因先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的交接期才会中断。如公元1135年,西夏因金太宗去世而未派遣[6]。公元1150年,因金岐王的弑主自立,西夏使节中道而返[7]。公元1162年,因海陵王去世未派遣[8]。
贺生辰使是西夏为金朝皇帝或皇太后生日而派遣祝贺的使者[9]。贺生辰使无论时间还是使节的官职都比较固定,在派遣时间上,只有在金朝皇帝去世当年不派遣,其他时间基本持续不断。如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公元1150金岐王亮弑其主自立,公元1162金海陵王去世,公元1189金世宗去世未有派遣[10]。派遣使节的官职也比较固定,从公元1127年的第一次派遣至1188年使节为武功大夫与宣德郎,从公元1190至1208年使节为武节大夫与宣德郎。
谢横赐使是对横赐使而言,横赐使是金向西夏派遣的赏赐使节,以示友好,谢横赐使便是对金赏赐的回谢[11]。对比双方横赐与谢横赐使可得知这种使节往来很有规律性,从公元1163年,金朝一直持续3年一横赐的规律,前后45年,共16次。这种规律不仅存在于金与西夏,同时也存在于金与高丽之间。从公元1145年开始,除1160年高丽未向金朝派使节之外,高丽每隔3年就会向金朝派遣一次“谢横赐使”,1172年、1183年、1198年这3年虽没有“谢横赐使”的派遣,但派遣了“进方物”作为补充[12]。还有横赐与谢横赐使的往来,基本是一一对应的,金朝作为宗主国首先派遣横赐使,横赐使来后,西夏随即派遣谢横赐使。
奏告使是西夏派往金朝的商议问题或汇报情况的使节[13]。奏告使无固定时间,经常是西夏有事需要与金商榷或请求时便会派遣,如公元1208年,因蒙古的入侵,西夏一年之内向金派遣3次奏告使[14]。因奏告使所要奏告的内容往往是两国存在争议或者急需解决的紧要事情,故西夏在选择使节时尤为重视,使节威望、人品、职位等都需慎重考虑,如担任奏告使的观文殿大学士罗世昌、殿前太尉梁惟忠、翰林学士焦景颜等都是西夏名臣,在西夏史料中都有详细记载[15]。
告哀使是一国派往邻国告诉其本朝皇帝或皇太后崩逝的使节。慰奠使又叫祭奠使,就是一国派往邻国以奠祭其国大行皇帝或皇太后的使者[16]。西夏除告哀使外还会派遣遗留使,公元1193年,西夏仁宗李仁孝崩逝,西夏在十一月向金朝派遣了告哀使,十二月还向金朝派遣了另一种使节“奉遗进礼物”。“奉遗进礼物”又称为“遗留使”,就是把本国已经崩逝的皇帝或者皇太后的遗留物品赠送给有使节往来的邻国,以表示纪念和怀念[17]。
除上述几种较频繁的使节类型外,被学界忽略的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也是较为重要的类型。
西夏重视医学和医药,政府有专门负责治疗和制药机构医人院、制药司[18]。出土的西夏文献中有很多医书,如西夏文《治热病要论》《明堂灸经》等,其大多数都是对中原医药著作的翻译,都是一些常见病症,可以说西夏对医学很重视,但其医学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19]。所以当西夏王公大臣患有疑难杂症时,向金求医药在所难免。见于史的有西夏天盛十九年(1167)十二月,遣殿前太尉芭里昌祖、枢密都承旨赵衍如金,为中书相任得敬乞医[20]。西夏天庆七年(1200)春正月,武节大夫连都敦信、宣德郎丁师周如金,贺正旦,附奏为母疾求医,金主遣太医判官时得元及王利贞来诊治,仍以御剂药赐焉[21]。
西夏文化是在党项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得以丰富、充实、完善的。西夏统治者深知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翻译中原典籍与著作成为西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西夏大力提倡佛教,在政策上加以保护,佛教始终都是西夏的第一宗教。西夏为更好的吸收借鉴中原文化,更好的促进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大量引进中原典籍与佛教经典。在西夏与宋不通使节的历史条件下,便从金朝求得这些书籍。详见于史的有西夏天盛六年九月,遣使如金谢恩,且请市儒、释书[22]。
西夏使金的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虽然频率不高,但使节的往来加速了中原文化对西夏境内的传播,促进了西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从侧面反应出西夏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对研究西夏社会各方面提供了史料依据。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