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于日瓦戈医生形象的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9 17:0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孙珍
分享到:

 

  三、情感的选择

  日瓦戈与妻子东尼娅青梅竹马,她温柔贤惠、善良正直、对爱情忠贞不渝。“他爱东尼娅爱到崇拜的地步。她心灵的平静对他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重要。他比她的生身父亲和她本人更竭力维护她的荣誉。为了维护她那受过刺激的尊严,他会亲手撕碎触犯她尊严的人。”[1]358然而,他自己正是触犯她尊严的那个人。

  日瓦戈第一次见到拉拉就感悟到她的全部美丽与痛苦。之后他们在前线医院相识,家庭的责任感让日瓦戈竭力不去爱她,与她的交往“发乎情,止乎礼”。然而,与尤里亚金的再度相逢,他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与拉拉的交往让日瓦戈有种负罪感,他谴责自己在东妮亚和家庭面前是个罪人,但感情上又无力自拔。处在感情与理性的矛盾中无法抉择的他,曾寄希望于外界的、某种无法实现的干预上。被迫参加游击队暂时缓解了日瓦戈内心深处的煎熬,然而逃离游击队之后,他的感情天平又重重地倾向拉拉一边。饱受了道德的折磨与责任感的煎熬,日瓦戈最终听从了心灵的选择。他和拉拉来到荒僻的瓦雷金诺,度过了一段世外桃源式的爱情生活,但是政治生活的旋涡还在时时裹挟他们。最后为了拉拉的幸福,日瓦戈主动从拉拉的生命中退出。二人的永久分离,使日瓦戈的生命全线崩溃,精神萎靡,“完全陷入对自己本人和世界上的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中。”[1]537

  如果说他与东妮亚的爱是相敬如宾,受理智和道德支配的,那么他与拉拉的爱却是契合心灵,自然而然的。

  日瓦戈和拉拉“同样厌恶当代人身上必然会产生的典型特征……因此,把人看的高于自然界,对人的时髦的娇惯和崇拜从未吸引过他们。变为政策的虚假社会性原理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可怜的家乡土产而已,因此他们无法理解。”[1]576相似的精神理想、性格品质与生活追求让他们彼此深深吸引。如果说安季波夫与拉拉的婚姻是一段教条窒息人性、最终丧失自我的不幸历程,那么,日瓦戈与拉拉的爱情生活就是对个人尊严的尊重,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他们彼此相爱是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渴望他们相爱:脚下的大地,头上的青天,云彩和树木。他们的爱情比起他们本身来也许更让周围的一切中意……这就是他们亲近并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1]576

  东尼娅在给日瓦戈的信中这样评价她与拉拉的不同:“我应当真诚地承认,她是个好人,但我不想说昧良心的话,她和我是完全相反的人。我诞生于人世就是为了使生活变得单纯并寻找正确的出路,而她却使它变得复杂,把人引入歧途。”[1]483拉拉在少女时代因为生活的困窘,经不住诱惑,走过一条坎坷曲折的路。后来她渴望远离肮脏腐朽的环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以一般女性少有的坚强毅力,独自承受巨大的不幸,并凭借诚实的劳动,挣脱了使她沉沦的罗网,开始独立自由的新生活。崇尚真实人性的日瓦戈没有因为拉拉的失足而厌弃她,反而因为她的缺陷、不幸,爱的愈发热烈。

  小说中有两处对于拉拉的象征性描写:一处是,拉拉梦见自己被埋在泥土里,“外面剩下的只有左肋,左肩和右脚掌。从左边乳房里长出了一丛草。”[1]56另一处是,日瓦戈医生听了女巫的话后产生了幻觉,看到利剑劈开拉拉的肩胛,在敞开灵魂深处露出藏在那里的秘密。她所到过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住宅,陌生的辽阔地方,像卷成一团的带子一下子抖开了。这些描写显示在日瓦戈心中拉拉正如俄罗斯母亲,对于“无可比拟的、历经苦难的,顽固而又癫狂,精神失常而又被人盲目溺爱,身上带着永远无法预见的壮丽而致命怪癖”的俄罗斯母亲,他爱的那样深沉。这也使他与拉拉的爱,达到了更深层、更自由的契合。

  四、诗意地栖居

  “晴朗的寒夜。有形的东西显得特别真切和完整。大地、空气、月亮和星星都凝聚在一起,被严寒冻结在一起了。树影横投在林阴道上,现出清晰的黑印,仿佛雕成了凸形。总觉得各处老有黑影从小路上掠过。大星星挂在林中枝叶当中,宛如一盏盏蓝色的云母灯笼。小的则有如点缀着夏天草地的野菊,缀满整个天空。”[1]336这就是日瓦戈眼中的俄罗斯的寒夜,有种静穆的伟大,他对这土地充满依赖,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日瓦戈从童年时起就喜欢看夕阳残照下的树林,“在这种时刻,他觉得自己仿佛也被光柱穿透了。仿佛活精灵的天赋像溪流一样涌进他的胸膛,穿过整个身体,化为一双羽翼从他肩肿骨下面飞出。”[1]402而在这一刻,童年时代的原型,以其全部原始力量在他身上觉醒了,后来永远成为他的内心的面目。

  以后的岁月里,日瓦戈始终用一颗敏感的心和诗意的眼光,与自然保持着亲密的接触、互动。那种亲切感与依赖感,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他与自然特有的秘密。“冬天的夜晚,像一位同情一切的证人,充满前所未有的同情。仿佛至今从所谓有过这样的黄昏,而今天头一次,为了安慰陷入孤独的人才变黑了似的。环绕着山峦的背对着地平线的树林,仿佛不仅作为这一地带的景致生长在那里,而是为了表示同情才从地里长出来安置在山峦上。医生几乎要挥手驱散这时刻的美景,仿佛驱散一群纠缠人的同情者,想对照在他身上的晚霞说:‘谢谢,不用着照我。’”[1]552

  日瓦戈从大自然中不仅能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获得了思考历史、观察人生的新视角。他曾多次把自己的理性思考注入森林的形象中,试图用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来演绎人类社会的进化,“在他看来,历史有如植物王国的生活。冬天雪下的阔叶树林光裸的枝条干瘪可怜,仿佛老年人赘疣上的汗毛。春天,几天之间树林便完全改观了,高人云霄,可以在枝叶茂密的密林中迷路或躲藏。这种变化是运动的结果,植物的运动比动物的运动急剧得多,因为动物不像植物生长得那样快,而我们永远不能窥视植物的生长。树林不能移动,我们不能罩住它,窥伺位置的移动。我们见到它的时候永远是静止不动的。而在这种静止不动中,我们却遇到永远生长、永远变化而又察觉不到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历史。”[1]524

  “出口处有一棵孤零零的美丽的花楸树……把一树坚硬发红的盾牌似的浆果呈现在阴暗的秋色中。冬天的小鸟,长了一身霜天黎明般的明亮羽毛的山雀,落在花楸树上,挑剔地、慢慢地啄食硕大的浆果,然后仰起小脑袋,伸长脖子,费劲地把它们吞下去。在小鸟和花楸树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亲近……就像母亲解开了胸衣,把乳房伸给婴儿一样。”[1]473这一场景深深感染了日瓦戈,后来安季波夫自杀时喷溅在雪地上的雪珠让他联想到上冻的花楸果。自然对待在扭曲的生活中异化的人类,就像对待小鸟一样,敞开博大的胸怀予以接纳。在这里,灵魂才能得到最终的永恒和安宁。

  日瓦戈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承载他遗体的棺材“低狭的尾端像一只凿得很粗糙的独木舟”[1]566。这只独木舟就像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它将载着这位孤独的求索者,最终驶向复活的彼岸世界。就像当初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船,“它跨过死亡的海洋来到生命的大地,上面有一些不知来自何方的新的灵魂;它刚刚把这样一个灵魂送到了岸上,如今抛锚停泊,非常轻松地歇息下来”[1]121。

  无论处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日瓦戈始终感受着自然赐予人的启示和灵性,感受着自然对人的宽恕与包容,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宁静,达到了一种诗意栖居的境界。

  《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反映了十月革命后国家处在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折射了人性的尊严在走向极端的社会体系中被损害的屈辱,再现了一代人的痛苦遭遇和心路历程。主人公日瓦戈在历史中融注着自我的生命,对社会、历史、自然、死亡、自由等种种命题进行着哲理性探索和艺术性解答。在文化修养层面,他从艺术中汲取营养和力量,继承了以普希金的光明坦荡和托尔斯泰的一丝不苟为特征的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精神。在人格操守方面,他站在人性自由发展的立场,以忧国忧民的浓烈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悲剧般庄严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这一蕴藉深厚的形象,已经并将继续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深远启示。

  参考文献:

  [1]蓝英年,张秉衡,译.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