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宋代私家藏书的特点探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1 17: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喜涛
分享到:

 

  摘 要:中国的私家藏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到宋代时进入了一个兴盛发展的时期,书籍的流传进入了以雕版印刷和手抄并举的阶段。宋代藏书之盛,规模之大,藏书家之多,校书之精,是以前各朝所不能及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私家藏书的大发展,实起步于宋代。

  关键词:宋代;私家藏书;特点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悠久而深远。在宋代以前,中国社会上总共出现了四类藏书形态:国家藏书、私家藏书、寺庙道观藏书和书院藏书。私家藏书作为其中的一种,对书籍的保存和传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宋代是继唐代以后的另一文化高度发达和繁荣的朝代,其对于典籍的收藏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广泛普及,为私家藏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量书院的兴建,普及了教育,使社会上大批知识阶层,为藏书家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军。宋代政府十分重视对图书收藏整理,编撰了大量的图书,特别是《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书的编著,活跃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氛围,提升了当时文人对图书收藏的兴味。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步完善,给士人提供了学习的强大动力。自春秋战国以来图书的累积,给宋代藏书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私家藏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自身特有的地方。

  1 藏书家大量出现,并且南方藏书家明显多与北方

  就中国私家藏书史上说,在宋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有明确文献记载的藏书家就有将近七百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数的近三倍。其中私家藏书在万卷以上的大藏书家有二百一十三人,约占宋代藏书家总数的三分之一。据范凤书的《中国私家藏书史》进行的数据统计,江西五十四人,浙江三十二人,江苏二十人,河南十九人,四川十三人,安徽十一人,河北十人,山东八人,山西五人,湖南二人,湖北二人,陕西一人,宗室诸王十四人,籍贯不明者一人。从上面的人数统计中可以看出,南方藏书家的人数明显多于北方,这种趋势与南宋王朝的建立导致大量读书人携书南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文化南移这一趋势。

  2 藏书家建设许多专门的藏书楼来保护图书

  中国藏书楼的建设起源于先秦时期,甲骨文献集中放置的地方就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雏形。汉代以后正式的藏书楼才逐渐发展起来。宋代私人藏书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私人藏书楼的大规模建设,以便于保存和整理书籍。据代芯的《宋代私人藏书楼初探》中所统计的78座私人藏书楼中可知,“四川占12座;江苏占10座;浙江占15座;江西占14座;福建有5座;安徽4座;河南5座;山西2座;湖南4座;其他地区5座;地址不详的有2座。另外藏书规模过万卷的就有33座,占总数的42.9 %,藏书规模在十万卷以上的有2座,分别是叶梦得的“叶氏书楼”及魏了翁的“尊经阁”,藏书数量不详的私人藏书楼有30座,占总数的38.5 %,藏书数量在万卷以下的有15座。”[1]

  宋代的私人藏书楼类型多样,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分布区域,都超越了前代,是鼎盛发展的宋代文化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动力。同时宋代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前代藏书传统的继承发扬,也对后世的藏书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积累的文化底蕴厚重深沉,在中国藏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 藏书家编撰了大量的的私家藏书目录,推动了目录学的发展

  最早编撰私家藏书目录的是五世纪南朝梁的任昉,唐代的藏书家在编制私人藏书目录方面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些目录都没有保存下来。宋代,藏书家编撰藏书目录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到南宋末年的时候,竟然超过了官修目录。在编修藏书目录时,藏书家既继承了原来目录学编撰的基本方法,同时又结合自己藏书的种类而有所创新,推动了目录学的发展。据《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国史·艺文志》以及诸文集、笔记等著述中明确述及的私家藏书目录,共有六十四种。但是宋代私人藏书目留传至今的却只有三种:即晃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晃公武是宋代著名的藏书家和目录学家,在晚年时根据他的藏书编著了这部有名的目录学著作《郡斋读书志》。这部书目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四十三类,这种分类体系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四分法”,并结合当时图书内容的实际情况,加以部分的改动,这说明其目录学思想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另外,这部书目有总序,每部有大序,每类有小序(小序在书目中虽没有标明,但实际上都编在每类第一部书的提要之内),每书都有内容提要。“总序、大小序是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成就的重要历史文献,尤其是其中对宋以前的学术源流作剖析,以及每书之下的提要内容:有的述作者略历,有的论书目要旨,有的明学派渊源,有的列不同学说等,由于本书作者广博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素养,使这部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对后世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参考使用价值”。[2]

  同时,目录学的理论建设在这一时期也有了一定发展,至南宋时期,取得了重大突破。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对分类方法进行了论述,对此前一个阶段目录学的发展作了一个总结,是目录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理论著作。

  4 宗室诸王中有许多人从事图书的收藏工作

  在宋代的私人藏书家中,宗室诸王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数虽然只有三年十多人,但是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各朝的宗室以其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皇帝的频频赐书,其对书籍的积累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由于北宋建立在赵匡胤所发动的一次成功的军事政变基础之上,在总结了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导致五代丧乱、政权迭变的历史经验后,宋代统治者一直推行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国策。自建国以来,皇帝为了稳固统治,多次下诏搜求天下图书以充实馆阁,并对献书之人给予优厚的奖励,并且经常对宗室进行赐书,如赵宗晟“好古学,藏书数万卷,仁宗嘉之,益以国子监书”[3];赵宗绰“始于英宗偕学于邸,每得异书,必转以相付”[4],藏书七万卷,是北宋时期的第一大藏书家;赵颢,好学,“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5],这在宗室诸王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宋代诸王“好学儒雅远胜于前代,积书弄文相效不衰”[6]。

  总之,在宋代,书籍的流传正处于以手写传抄为主向雕版印刷和手抄并举的过渡时代,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的藏书家对书籍的校勘较精,对藏书要求较高。另外宋本较后世刻本少传刻和臆改之误,一直被后世视为善本书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古籍版本中的珍品,后世文人第求精本,独嗜宋刻,宋堑元堑,见而即识。

  参考文献

  [1]代芯.宋代私人藏书楼初探[D].四川大学,2006:14-21.

  [2]师曾志.宋代私家藏书目录浅析[J].晋图学刊,1990(2):65.

  [3]脱脱:宋史·宗室二,北京:中华书局,卷二百四十五.

  [4]洪迈.容斋四笔[M].北京:燕山出版社,卷十三.

  [5]脱脱:宋史·宗室三,北京:中华书局,卷二百四十六.

  [6]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20-16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