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背景下英国军队医疗改革的影响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不断高速发展阶段,现代化进程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大批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发展。另外,城市为其子女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及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子女的成绩及综合素养。不过,当前农村与城市还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受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比较大。本文根据农民工中子女心理健康的类型的划分,提出部分建议及方式进行改进。农民工子女通常可以划分为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他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其中尤以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为了完善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将其置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整体上系统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同时对农民工子女自身的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1、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当期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详细如下:
1.1自卑的心理问题
家庭生活环境的错差和家庭背景的不同使得农民工子女心理上肩负着沉重的包袱,虽然入住城市,但自己生活的脏乱差小房子与城市家庭的大房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城市孩子生活的富裕与自己生活的拮据对比的巨大落差让这些入住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子女产生了自卑等心理阴影。这让本出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而出台的政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来是为了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享受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但却意想不到的给这些农民工子女带来了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拿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的见闻来说,他们班有一个叫小刚的孩子,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每天少言寡语,还经常惹是生非。这个孩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的孩子,父母以卖面来维持生活并供养小刚在校念书,一家人在货车场近旁的一个菜市场蜗居。可是小刚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来随意挥霍,穿好的吃好的,不带同学到家里玩,还向同学炫耀自己家在高档小区。这种害怕别人歧视的目光和不敢正确主动面对的现象在农民工子女中普遍存在。
1.2心理封闭的心理问题
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困惑与心理矛盾,是父母应该慎重考虑的事情,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这种心理情况时,只是一味的批评,这种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农民工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较困难,如果父母再在经济的问题上对孩子大打出手,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内向、胆小、畏惧、孤僻、羞怯、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在孩子身上,使他们养成不敢面对外界事物的坏习惯,从而造成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往往使得孩子无法正确识别善意的关爱与不良诱惑,加上缺乏与整日疲于生计的父母的沟通,孩子的内心也随之变得更加苦闷。
1.3脆弱的心理问题
海波是一名喜欢朗读的九年级同学,他也是农民工子女,父母是以买菜为生。在学校活动中,他积极参加学生会竞选,并如愿进入广播站并按分工每天读稿子。可是,这名热爱朗读的同学在面对别人的指点和老师的沟通时,心中不满情绪顿生,甚至情绪激动要和别人打架。这种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对海波进行的家访中可以看出,海波家长经常对生活中的不顺进行抱怨并且不会合理应付生活中的压力,这些家庭因素都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又害怕别人关注自己贫困的家庭,而且在遭遇挫折时不能正确面对,容易自暴自弃。
1.4冷漠的心理问题
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让孩子往往感到缺乏安全感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种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又让孩子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形成孩子的冷漠态度。具体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比较少。在学校学生为贫困地区捐款时,一些同学竟然说,自己的生活都不富裕,凭什么还要给这些地区捐款。在进行家访时,老师常被孩子家长叮嘱,孩子的事由你们负责了。农民工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对社会有有严重的不满情绪,加上长期生活在小市场中,习惯了街头的小吵小闹,孩子的目光也变得短浅起来。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周围人的影响,造成孩子语言粗俗,文明礼貌行为差,乱吐乱丢不讲卫生,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粗野,特别大多数农民工经常出入菜市场,小摊小贩点,街头巷尾污言秽语,身边频繁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孩子长时间的耳闻目染,就会深受其害。
2、保障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建议意见及对策
只有在完善政策方针,健全社会制度,改进人文环境,才能给予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儿童一样的最基本权利。针对当期农民工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2.1贯彻执行政策方针
尚未得到优化的人文环境是导致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关键在于落实法律政策。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对我国重点贫困县要实施免除杂费、书本费并补助贫困孩子的生活费,同时,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国务院也作出了重点批示。在户籍改革上,为了降低城市的户口门槛,我国许多省市都对此进行了改革。但“户籍墙”还还存在城乡之别,如何开阔城市户口准入制度,还需要我国加快改革的进程,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真正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2.2社会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农民工子女
进入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因素,面对着学习生活中种种困惑,他们的生活交往圈也处于同样出身的农民工子女中,这种种不适加重了孩子们心中的迷茫与孤独。为此,教师要与农民工子女加强沟通,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情绪,以团结友爱公平平等的观念教育广大同学,同时教师和其它同学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农民工子女,尊重他们,而不应对他们持以偏见,构建和谐友爱、团结向上的校风班风。
2.3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
农村父母为了家庭终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呆在一起生活,使孩子在客观上缺少母爱、父爱,而且还不能面对面的和孩子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给予他们及时帮助、鼓励,导致彼此关系逐渐疏远,甚至两者交流出现代沟,孩子从心理上疏远父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防患于未然,农民工应该多一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在心里上和孩子拉近距离,多打打电话,尽可能的回家和孩子团聚,更应该带孩子去外面玩玩,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弥补亲情上的缺失。流动子女是留守子女的最终“产物”,两者在其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彼此紧密相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权利,农民工的孩子更应该如此。为保障农民工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国家应制定有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法律法规,输入地、输出地的政府更应该承担起他们相应的责任,给予孩子和农民工最大的帮助,全方面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动问题,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健康康的成长。
3、结论
加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教育及防范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断地完善。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不断总结与探测,需要我们用热情、爱心及耐心不断关怀及帮助农民工子女,并为保护他们人格、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城市子女没有差异。他们也是城市的新生力量,是城市的主力军。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问题,需要有无数合格的教育者通过真诚的劳动及付出,需要政府及学校共同努力,让他们在社会的呵护下给他们一个积极年轻向上的童年,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