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野”到“田园”:约翰·巴勒斯的田园牧歌
摘 要:在美国这片未开发的荒野之地是自然文学早期的创作对象。这也形成了“荒野”母题。但缺少田园式文学的美国就是有一位作家——约翰·巴勒斯,立足“荒野”,继承“田园”,发掘美国的田园之美,倡导人们走进自然,享受身边的风景,形成了独特的家园意识。
关键词:自然 荒野 田园 家 巴勒斯
在美国文学中,以“荒野”和“田园”为主题的自然书写一直是相辅相成、并行发展的。但在巴勒斯的作品里,我们明显感受到他对“田园”主题的偏重和喜爱,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园意识”。
美国文学是从摆脱英国文化,认识本土文化开始的。约翰·巴勒斯以他亲身经历为素材,就为人们展示了美国东部卡茨基尔山脉的荒野之美。巴勒斯声称,真正进入荒野地带只有两次,而且都是在家乡附近。“冒雨在荒野中行走是融入自然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这些探险中,与原始自然的那种无言的交流,远远胜过钓鱼、打猎、观看壮观的风景及白天或黑夜的冒险。这种交流就在于,经由山间的湖泊和溪流触摸我们老母亲的脉搏,知道她的血脉中涌流着何等的健康与活力,以及她如何旁若无人地展示自己。”这与美国建国初期植物学家威廉·巴特姆的荒野观不谋而合。巴勒斯也亲切地称自然为“老母亲”,感受她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巴勒斯对自然有独特的理解。他的荒野不局限于陆地山地、平原、河流、溪水,也包括大海的神秘和浩渺。“大海是名副其实的气候净化器和平衡器,伟大的除尘器、分配器、中和器。墓地算什么?在它的呼吸中,还有什么不能康复啊!沙漠算什么?在它的深处是多么丰沛?”可见,这到处充斥着饥荒与干渴、惊恐与死亡的大海也是令人心生敬畏的荒野。
巴勒斯经常到野外漫游、探奇、观赏大自然。所以他很清楚,文学家们在作品中歌颂的大自然并非纯粹的大自然,而是多少有人工融入其中的自然。而像荒野这样的纯粹自然有时对人不利、令人痛苦。现代人不可能毫无作为,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在荒野中;而文明化程度过高的城市又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他要走中道:从华盛顿回归后,他身体力行,栖息、躬耕于乡村环境中,倡导田园式的生活方式。这样他既不远离荒野,又不完全摈弃现代文明。
美国的自然环境使得作家长久以来忽略了这一题材的书写。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喜爱荒野,或能够从荒野中感受与自然的关联。虽然一样的反感城市文明、工业景观,与那些钟爱荒野的人相比,还有一批热衷田园的自然作家。约翰·巴勒斯就是这群作家中的一个。
说起美国田园式自然文学,那就必须谈到英国一位博物学家、自然史作家吉尔伯特·怀特以及他的著作《塞尔伯恩的自然史》。可以说美国19世纪后半期自然历史随笔的兴起是塞尔伯恩崇拜的一个遗产。这些作家们不再去荒野寻求平静,而是去寻找一个已经失去的田园式的天国,一个在冷漠的有威胁的世界里的家。塞尔波恩的闻名正是因为18世纪的一位著名的牧师吉尔伯特·怀特。怀特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未开化的乡村幸福景象,以及生活在造物主和他的牧师的密切观照下的简朴而自然的人们的形象。怀特的注意力突出地集中在这块小天地里,集中在他的教区中的自然规律上。人们会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严谨的科学本质与田园牧场的虔诚并列在一起了。
巴勒斯也在旅英途中朝拜了这个“吉尔伯特的圣地”,并盛赞它为读者提供了“家庭氛围”。塞尔波恩被巴勒斯和其他美国作家视为英格兰的代表,成为一个置身其中让人感觉一切都是“亲近的”地方。尽管巴勒斯作品中偶尔有些到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的群山和其他的一些地方,但是家乡纽约始终是他大部分散文的主题。
一些与巴勒斯同时代的人批评他:作为一个散文家,视野却只局限于身边的事物。他不介意,并积极回应。巴勒斯确实建议读者“待在家”并发掘周围(身边)的自然之美。巴勒斯向读者展示欣赏本地风景的明智:他将观察通过糅合语句转化成感悟而不是简单地报告他看见了什么;他将普通事物的发生转化为优美的散文而不是单纯记录变化过程。
他就是一个有强烈的地方感的人。他把这种感觉在文章里转换成一种根植于某地的象征性风景。巴勒斯已经将周围的自然景物看做是内心自我的外在表现,心境与情感也与外在的自然紧密相连。土地和树木已不再是无知麻木的物质,它们已被热爱和描写它们的人注入了情感,成了一片精神的风景。“属于某人自己的风景,”巴勒斯写道:“终究会成为某种他本人的外在部分;他已经把自己像种子一样地播撒开来,而它将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境和感情;他与这整片的土地息息相关;砍那些树,他会流血;损坏那些山,他会痛苦。”
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美国人将荒野和环保主义等同的同时忽视巴勒斯的意义。但是,正如Historian William Cronon 强调的那样,不能将“荒野”定位成远离人类的存在和文明的对立面。若如此,我们就会发现找到一个伦理的、持久的、可敬的人类之地是希望渺茫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身边风景的意义:在城市、在郊区、在农场,也在国家公园和远方的荒野。这种欣赏所有形式的风景的看法能够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在世上”。这是巴勒斯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
参考文献
[1] 程虹.寻归荒野[M].北京:三联书店,2011.
[2]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