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考虑因素及技巧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7 14:4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丽 邓桂华
分享到: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概貌与历史进程的发展基础上体现出独特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对于这种深受文化背景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文学作品与他国的文学作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差异状况,而且历史传承下来的典故更会受到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熟悉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同时应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的特点,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与常用习语通过接近于汉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实现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完美结合的目的。

  (二)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中国文学中的典故形式丰富多彩,与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情况,在翻译时需要加以考虑,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翻译效果[5]。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在对应的方面可以进行直接互译,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和与其对应的汉语典故在某种意义与用法上会有基本一致的体现,可以达到直接互译的目的,然而基本一致的对应情况并不意味着属于完全形式的对等,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相对于总体情况而言可以达到互译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分情况互译的典故来说,即在英汉典故的内涵与用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英汉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形适当地运用翻译技巧达到灵活互译的目的。

  (三)文章的整体性。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借助文章的形式可以达到画龙点睛或增加文学色彩的理想效果,所以在典故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在文章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6],根据文章的整体性特点考虑使用一种合适的翻译方式。

  四、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技巧

  因为英美文学中典故的具体出处和寓意表现出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典故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充分地理解其内涵,才可以通过相应的汉语形式达到合理组织语言的描述效果。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无需经过任何形式的转化过程就可以直接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翻译成对应的汉语。然而这种直译并非是生搬硬套的翻译,而应在遵循原文风格与原创性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语言转变成为无需过多解释与引申的一种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典故基本对应的翻译中,使读者直观地对典故的具体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英美文化的特点性。

  (二)意译法。基于英美文学和中国文学存在的差异性,两者的典故也有着无法对应的情况,在英美文学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有部分语言用直译法可能会改变了典故的原本内涵,从而产生理解层面上的疑惑。面对这种具体情况需要使用一种适当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即意译法,用以实现典故原本内涵的完整表达目的。

  (三)套译法。对于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典故存在不完全对应却具有共通意义的情况,套译法可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使用中文含义相近的典故或者日常习语表达出英美文学典故的原本内涵,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直译法所引起的语言缺乏文学色彩的问题。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直译法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与某典故习语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信息,让读者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从而体现出英美文学典故所蕴藏的民族文化与社会气息。

  五、结语

  文化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各种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明与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这种交流机会不但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目的,同时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与文化作品承担了信息承载与沟通交流的功能。在面对某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具体的内涵,熟悉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如果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叙述文学作品,应保证在尊重其原本内涵的基础上,尽量地达到“雅”的翻译效果。文学作品典故的翻译过程要求翻译者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在本国语境氛围下的实际意义,在这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有效达到翻译文学作品的理想效果。语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英美文学中典故的阅读分析[J].语文建设,2013(15):45-46.

  [2]孙淑霞.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词汇及其所蕴涵的女性歧视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8(3):265-266.

  [3]孙雷.浅析《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9-200.

  [4]孙致礼.新时期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水平之我见[J].中国翻译,2008(3):47-51.

  [5]孙会军,郑庆珠.新时期英美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翻译(1976—2008)[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75-77.

  [6]卢玉玲.翻译的周边文字——“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策略的改写功能分析[J].中国比较文学,2011(3):54-6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