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细节描写在文学文本审美建构中的作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9 20: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于永顺等
分享到:

 

  第三,细节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在叙事性文学文本中运用生动准确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发展轨迹,使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而更加显得活灵活现。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堪称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典范。他所塑造的悭吝人典型——阿巴贡总是在客人的酒里兑入白水,还要求客人限量饮用。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竟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有钱人,只为从女儿的身上大赚一笔。在他看来,从女儿身上捞金这笔“买卖”合适得很。什么爱情亲情都不重要,儿女们也只不过是他做金钱交易的“筹码”而已。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忘自己满箱子的金钱,吝啬的丑态令人一览无余。莫里哀多处细节描写的巧妙设置,让读者深切感到阿巴贡吝啬极致的丑恶嘴脸与人性的罪孽。契科夫的《变色龙》也是通过塑造一条名为“军大衣”的狗,来展示它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丑态,其中狗“一脱一穿”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军大衣”的脱下衣服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为了遮盖由于自己的过错而产生的胆怯心理,它穿上衣服也不是因为冷,而是为了隐藏自己因为羞辱将军而产生的战战兢兢的心理。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沙皇走狗们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朱自清在《背影》中,关于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描写也极为经典。“探”“穿”“爬”“攀”“缩”“倾”等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刻画了父亲穿越铁路、攀爬月台时的困难与艰辛,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正直憨厚、不善言辞的父亲,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也讴歌了父爱如山的伟大。

  三、细节描写能使叙事性文本彰显生命意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人性与人道主义等生命意识问题,就已经受到鲁迅、梁实秋、徐志摩等人的关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更加深刻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具体性、阶级性。钱谷融也说:“谈文学最后必然要归结到作家对人的看法、作品对人的影响上。”{14}“小说作为一门学问,面对的研究本体是生命本身,它是对生命的考证。”{15}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文本,必须摆脱简单而粗俗的善恶二元论,不惜笔墨地从更深层次挖掘具有多元而矛盾的人性内涵,使之充满生命的张力,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对于优秀文学文本而言达到写作技巧方面的纯熟并不难,然而能够给读者灵魂带来震撼却并不容易。所以说,一部伟大的文学文本不仅要有高超的文字表现能力,更要凸显对人性复杂内涵的深入探究。它不一定要明确地告诉读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一定要触动与升华读者的审美情愫,进而产生共鸣并达到对人性的反思。

  第一,叙事性文本运用悲苦的细节描写更能展现生命意识。在叙事性文学文本中,生命意识既可通过对生命本真的追求来展现,也可通过悲苦情怀与经历的描述来展示。著名小说家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就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母亲”上官鲁氏苦难、痛苦与鄙夷悲凉的一生的。她遭受过种种屈辱,从对母亲乱伦、通奸与杀害公公婆婆的细节描写中,读者就能诠释出生命原始而又狂野的本性,而跟母亲相关的这一系列事件都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极端反叛。但是这种反叛终究是不能被当时的时代所包容的,当遭到现实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母亲选择了皈依宗教。这一细节的设计,无疑是母亲面对现实苦难的无声哭诉,更是对超越凡世苦难的探索与追寻。在向读者展现人的七情六欲与善恶美丑的同时,表现了人性纷繁错综的感情纠葛与人生体验,宣示了沉重的生命意识。在《生死疲劳》第二部第二十章《蓝解放叛爹入社西门牛杀身成仁》中,那头西门牛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犹如剁肉的案板”等细节的描写,以极其荒诞的笔法碰触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尖锐地揭示出社会的不良风气,以宿命轮回的意识探索苦难生命的沉重本质。在《故乡》中,当鲁迅再次回到鲁镇时映入眼帘的则是一片萧条衰败之境,往日的美好荡然无存,这一细节设置为全文铺垫了一个萧瑟悲伤的基调,而童年伙伴闰土的一声“老爷”,更是让鲁迅感到万般沉重,这个苦难的农村没有改变,封建思想依旧在奴役着人们,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使生活在灾难深重之中的农民依旧愚昧麻木地过着苦难生活,作者正是在这种深沉的苦难中寻求解放的道路,探究改变农民生命的悲苦路途。

  第二,叙事性文本运用抗争性的细节描写更能讴歌生命意识。“当生生死死以生命的原色从莫言的小说中凸现出来的时候,你也许会从中领悟到某种比生与死本身更坚实的生命存在。”{16}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结尾,“夕阳西下,汽车烧毕,只剩下几具乌黑的框架,胶皮轱辘烧出的臭气令人窒息。那两辆未着火的汽车一前一后封锁着大桥。满河血一样的黑水,遍野血一样的红高粱”{17},通过这种抗争性的场面描写,以具体可感的事物象征某种生命的淡淡隐忧与人生深沉的生命体验,彰显出浓浓的生命情怀,深化了文本的人性内涵。苏青小说《结婚十年》,也是以浓浓的自序色彩向读者展现她的情感世界,表达女性在极度压抑与痛苦的状态下对社会的控诉,小说女主人公非常动情地感叹:“十年的光阴!就是最美丽的花朵也会褪掉颜色,一层层扬上人生的尘埃,灰黯了,陈旧了,渐渐失去以前的鲜明与活力。”{18}这一饱含愁苦的细节描述,反映出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女性的呐喊与抗争,她们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诠释生命的理想。巴金《家》中的觉慧喜爱阅读《新青年》,热衷于交往新朋友,讨论新问题,创办进步刊物,批驳不让女子剪头发的言论,而且主动向鸣凤表达爱情等等,这些细节描写都很好地展现了觉慧对旧的封建体制的厌恶,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新生活的追求与探索。

  第三,叙事性文本运用表现“漂泊”与“死亡”的细节描写更能衬托生命意识。在古今文学史中有很多著名作家都是以“漂泊”与“死亡”的细节描写衬托生命意识。老舍在《月牙儿》中,以独特的第一人称为视角,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吞人的黑暗凉薄的社会与命运的暗暗隐痛。通过“我”和妈妈因为没有“家”,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的多次搬家的细节描写,彰显了人生不畏艰辛的生命追求。没有家的母女无疑是漂泊者,作者用及其深重的笔调为读者揭示漂泊者的灵魂,她们的个体感情无处皈依,个体生命力不断枯萎,生命价值一直无法体现,只能陷入无法自拔的生命轮回中。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挺着日益变大的肚子,明明知道自己深爱着康明逊,但是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念及世俗的眼光注定这个未婚妈妈是被社会所不容的,这就决定王琦瑶的一生必然是孤苦、漂泊的一生。这种生命体的漂泊以致最后的死亡,传达着凄婉的悲剧意识以及对生命价值苦苦追问的惆怅,凸显了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深刻感叹与领悟。

  总之,细节描写不仅能使叙事性文学文本的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扣人心弦,而且也能使叙事性文学文本内容充实,有血有肉,更好地激发读者领悟文本的丰富意蕴。叙事性文学文本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能充分透视人物内在的隐秘世界,既能带给读者直观的视觉之美,也能引领读者的审美思考与审美追求。细节描写还能使叙事性文学文本鲜活灵动,更好地彰显生命意识,引领读者透过生命表象,去追寻生命本质的真实。

  ① 莫言:《捍卫长篇细说的尊严》,《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1期。

  ② [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221页。

  ③ [法]罗布-格里耶:《关于几个过时概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94—396页。

  ④⑦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页,第201页。

  ⑤ 郭杰:《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⑥ [法]莫泊桑:《莫泊桑文集》,王志东译,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2页。

  ⑧ 鲁迅:《父亲的病》,《鲁迅文集》(第三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⑨ 叶圣陶:《倪焕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

  ⑩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页。

  {11} 龙迪勇:《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1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页。

  {13} 孙犁《耕堂读书记:〈三国志·诸葛亮传〉》,《孙犁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页。

  {14} 朱光潜:《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没问题》,《文艺研究》1979年第3期。

  {15} 谢有顺:《小说是生命的学问》,《文坛纵横》2012年第6期。

  {16} 周海波、赵歌放:《死亡与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蕴》,《当代文坛》1988年第4期。

  {17} 莫言:《红高粱》,《莫言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18} 苏青:《结婚十年论红颜薄命》,《苏青经典作品》,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