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之我见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6 16:2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乔鹏
分享到:

 

  内容提要:一个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那是因为他身上闪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明。我自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五千年的沉淀是如此的沉重,让人不敢轻易去触碰,更奉之为经典不敢有一丝篡改,甚从而束之高阁,隐迹于遥远的洪荒年景中。此时中国最为优秀的文明被厚厚的尘土封存,甚至见不得世间的阳光。面对新时代信息爆炸,新科技广泛运用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愈来愈趋之没落,每个热爱文化的人,都感到越发的无力,一直希望自己能发挥出一点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苏,用强大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补给那些内心饥渴的人们,同时希望继往开来,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结合,不再固步自封、坐以待毙。批判继承优秀文化,想要“开来”,则必须要“继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

  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面对新科技巨大信息的冲击,人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思想越来越懒。不愿意去思考,更不愿意去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我们亦缺乏大师的引导,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迷茫。五千年的文化,究竟蕴含了多么强大的力量,我想无人敢妄加揣测,因为中国曾经是这个世界的霸主,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亦或是军事。

  我想在中国文化中,从文化功能意义上应该大致分这两类,一个是人与社会,一个是人与自然。其中我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必须要去通晓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处处充满着与这个社会的交融。有人主张本是麋鹿之性,随缘放旷,爵禄非所愿,宁愿南山之中卧听流水音,可不经历地狱的磨练,怎么能练成创造天堂的力量?于红尘滚滚中修炼自身,经历四方诸佛的四万八千幻象,才能做到自我内心坚定不移。只主张躲在自己所谓的内心强大之中,不能谓之强大,这就需要检验,这便是“入世”。

  其次,了解哲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被世界所承认的道家哲学。每个人其内心永远有自己思考的地方,可以尝试去道家的自由天地去遨游,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四肢通天接地,感受灵魂与自然的交融,突破这个小小躯壳。这是一个思考个人,思考与自然的相和谐的过程。一个人只有超脱了自身的束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才能让自己从与生俱来的厚厚枷锁中解脱,感受自己在这个宇宙中渺小,感受灵魂的自由。没有人敢否认《道德经》、《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为什么这些优秀经典、这些优秀思想没有得到传承?没有在世界上得以发扬?经历了世间的重重磨难,此时心智有所成熟,一念若悟,众生皆佛。此时的我们应该成佛了,达到了“出世”的境界。

  我想应该还有第三个境界,第一类入世属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第二类出世则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所以第三个阶段还应该入世,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事物之所以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许,很简单,只是它存在而已。山本就是山,水就只是水而已。

  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过程,中华文化在这个循环中也得到充分体现,而现在人们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困难中,才会审问自身,才会反省自身。这是一种消极逃避,而不是主动的强大自己内心。

  通过课堂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课下的了解,我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也有了进一步思考,不论是对自己所处的境遇,还是客观世界。对于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等有了深刻理解。孟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幽默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从而觉得无论任何事,都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上课要按时,写字要认真,一笔一划,这都展现了人生哲理。字一笔一划,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来,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对于优秀的我们必须汲取。在这个新科技,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创立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到世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