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与信仰的融合看江西萍乡傩文化的传承
【摘 要】从历史起源来看,傩文化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诞生的,作为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一种娱乐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内涵。因此,其传承作业意义深远。文章先简单介绍其含义及特点,再主要以江西萍乡傩文化为例,从文化、信仰两方面融合的价值去描述其在传承过程中实现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傩文化;民间艺术;文化
“傩文化”,其核心就是鬼神信仰,以各种形式请神逐鬼的项目为其外在所表现的状态去祈福,以避免未知的灾难,最终达到人神自由沟通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是由面具、仪式、表演或戏剧之类的方式将精神宣泄而出,进一步形成“傩文化”。以傩礼、傩仪作为重点内容,以傩戏、傩舞、傩俗、傩艺作为其关键识别点的“傩文化”,在经过三千多年历史演变之后,早已融合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包括民间艺术、宗教文化等。它将最为原始的文化信仰作为基础,在阴阳五行论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法术、巫术行为,并加入自然崇拜、神鬼崇拜、图腾崇拜等内容,使其特点丰富、鲜明。
一、简介江西赣傩文化的本质特点
(一)临川傩文化。自古临川就被称作“才子之乡”,具有深远悠久的民俗文化,其中最为源远流长就是一系列古神话传说,还有所谓的“巫舞”。临川傩基本存在于僻远山乡,以地区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南丰“文”傩、乐安“武”傩。
(二)“傩舞之乡”。南丰傩普及范围广,遍布各个小乡村,共有超过200个的傩队,所以南丰被誉为 “傩舞之乡”。演傩通常都是以演剧形态出现,作为跳傩活动的一项核心环节,从初二到十六那时,完全不受到场地的束缚、局限。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傩舞跟傩舞剧,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使人赏心悦目,是一项不错的娱乐活动。譬如:《钟馗醉酒》、《孟姜女》、《水漫金山》等。
(三)乐安傩则分成三大流派。(1)东湖村的 “滚傩神”,(2)罗山村与鳌溪的 “打戏头鼓”,(3)流坑村的“玩喜”。由此可知,乐安傩舞通常都是武技突出,因而亦常被称为“武傩”。
(四)宜春傩文化。自古宜春所在区域就受到巫风楚俗的文化入侵,可谓巫风巫俗盛行。根据其实际演出时的说唱分布来划分的话,可归类为三种:闭口傩、开口傩以及旁白傩。闭口傩的文化历史相对悠久,其形式只是跳舞而不进行演唱,意在驱赶妖魔鬼怪驱除瘟疫,这是古傩礼遗留下来保存至今的。开口傩与闭口傩恰恰相反,不但需要跳舞也需要演唱,主要的形式是模仿古代时期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动作相对利索整齐,其中使用的道具图案多以精致为主,其暗含的气氛比较紧张且杀气较重。旁白傩是在场外人的读白下进行,这是一种祭祀性质的舞蹈,其演奏乐器多为锣鼓,表演节奏欢快。多使用的打击法是一古老的反律形式,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意味很浓同时也透露着些许朴质风气。
(五)萍乡傩文化。它主要的解答特点如下: 傩面具、傩神庙数量较多,据历史遗留资料记载共有约5000个傩面具以及10座傩神庙,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傩法器、服装、配饰。萍乡傩文化根据表演形式内容加以划分:喜傩、福傩、耍傩、军傩。整体的演奏风格节奏明快,错落有致、热烈奔放。傩戏中有说有唱,还有小短剧的,使故事情节更深入人心。
二、以上述萍乡傩文化为例,从文化与信仰的融合价值讲述其历史传承
(一)学术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属于农业社会,其三大祭包括:驱鬼逐疫的“傩”;祈求丰收祭祀的“蜡”;求雨的“雩”。这作为“巫”文化发展的一种巅峰状态,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遗留存在价值。由此可知,傩文化的历史地位关键,潜在的文化价值重大。以萍乡傩文化为例,“三宝”被统统涵盖在内,傩庙、傩面具以及傩舞傩戏所具备的学术文化价值体现如下:第一点,从傩庙加以分析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营宅不单单只是傩祭的核心内容,更在构建思维设计上深深被民间傩俗文化所影响、渗透,特别针对傩庙的正殿、雨亭、戏台等局部区域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世俗色彩。古代的傩庙就成为了传统建筑参照物的首选。第二点,从萍乡傩面具来看,其造型各异,且色彩绚丽多样,直接表现出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巧,将面具的色彩及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完美地契合了纹理、色彩、做工、世俗的“间隙”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视觉角度、空间,具有审美鉴赏价值。第三点,从傩舞、傩戏追溯中国戏剧的历史来源,可准确描绘出其发展过程。中国戏剧最初其实就是源自古代傩祭活动,然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傩祭的调整而演变、发展。
由此可知,萍乡傩文化不单单入侵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渗透了传统建筑的设计趋向、文学思维方式、艺术创作道路,且影响深远不容忽视。
(二)宗教信仰价值。萍乡傩无处不透露着宗教色彩,“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信仰始终存在于百姓精神领域中。宗教本身亦是带有教化劝导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信仰鬼神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教化世人。傩文化本身就是宗教系统,时时刻刻存在于百姓生活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演变,傩文化的宗教信仰系统都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其存在的地位愈加下跌,不可能跟科学现实精神相比较,但是其价值仍有不可磨灭的教育意义。江西萍乡有关傩文化的各项目都或多或少与教育相关,并且以多种形式来传播教育。譬如一些傩祭活动中,就有劝导大众尊师重道、敬老爱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如果违背的话就会遭受上天的谴责,尽可能地让人们去追求真善美,懂得知恩图报和传统的孝道,提高个人素养。
随着历史的发展,学术文化与宗教信仰两者紧密融合,在民俗文化中看出其宗教信仰,在宗教中看出学术教育研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让历史文化传承得以创新,使得萍乡傩文化变得更为深远,传播得更为广泛,进一步促进了民间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江西萍乡的傩文化是在我国传统的中华底蕴上进行继承并传扬出去的。其本身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的一员。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化是否可以传播,关系着农村的整体面貌是否可以重新建立,也关系了整个农村的风气是否和谐。综上所述民间文化的存在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而言其地位无可取代,也是其他文化不可超越的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