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民族刻板印象研究述评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1 14: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宋敏
分享到: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特定的,它常常是对某一个民族内在民族性格和外在行为特征稳定化的认识和描述,是人们对于该民族基本特质的主观的概括和总结。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刻板印象;民族;种族;少数民族

  刻板印象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但是关于刻板印象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刻板印象一词最早出现在Lippman(1922)所著《公众舆论》一书,他认为,刻板印象是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进而形成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20 世纪70 年代前, 学者更多从结果角度考察刻板印象, 关注它在做出错误社会判断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多将之与偏见、不公正等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刻板印象既不是偏见的代名词,也不总是错误的。它是一种涉及了知识、观念、预期等多种成分在内的、复杂的、并在建立个体特征和社会类别相联系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认知结构。

  本文关注刻板印象在民族或种族领域的表现及其机制,并探讨民族刻板印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一、民族刻板印象的概念

  对于民族刻板印象的准确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刻板印象具体到民族,就是民族刻板印象。“一种民族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种民族做出关于特质属性的概括”(Brigham, 1971)。民族刻板印象是社会刻板印象之一,是指人们对特定的民族或其成员形成的相对简单、概括和固定的看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特定的,它常常是对某一个民族内在民族性格和外在行为特征稳定化的认识和描述,是人们对于该民族基本特质的主观的概括和总结。

  二、民族刻板印象的国外研究概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西方国家中,关于民族和种族的研究往往混同在一起,国外目前有关民族或种族刻板印象的研究多集中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偏见与歧视行为,且多为行为研究。

  美国学者关于种族及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聚焦于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语美洲人、亚洲人和“白人少数民族”成员。E. S. Bogardus于1925年和192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了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偏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几乎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作为人类心理之产物的偏见就开始存在于各民族、社会、群体及其成员之中。Enesco I(2005)的研究发现被试儿童对内群体的正面刻板印象较多,而对其他对象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相对较多一些。Brown C.S(2011)的研究揭示欧美儿童对移民的刻板印象和看法因移民来自国家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对墨西哥移民的态度是最为消极的。

  国外学者一般将民族刻板印象视为民族偏见的认知成分,为此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民族刻板印象是怎么被激活而使得内隐民族偏见显性化,同时民族刻板印象又是怎么被抑制而使得民族偏见被隐性化。法国思想家Ettienne Balibar在谈到“种族主义的回归”问题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种族主义可能会膨胀起来,但他坚持认为种族和种族主义应当属于过去。而一些观察家认为,种族偏见正在抬头,正如Coon(2004)所言:今天的种族主义采用了符号化偏见的形式,以一种经过伪装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偏见。然而一些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内隐认知过程的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种族及民族偏见的认知成分——刻板印象仍然存在于一些高偏见和低偏见群体中,不同的是偏见的行为表现不同。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民族偏见现象并没有完全消除,只是人们倾向于以内隐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偏见。 Cunningham等人采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内隐偏见与外显偏见是否存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外群体的平均外显态度都是积极的,而内隐态度都是消极的。这些结果表明了内隐种族中心主义的存在,而且它与外显种族中心主义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Greenwald等人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黑人-白人种族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将白人和好的属性连在一起,而将黑人和坏的属性连在一起,证实了种族偏见的存在,并发现种族内隐刻板印象和相应的外显测量之间是不一致的。

  刻板印象表现为外显的与内隐的两种。外显态度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可能产生的误差较大;而内隐态度的调查主要采用启动技术、内隐联想测验、反应/不反应联想测验等内隐测量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态度。

  在民族刻板印象或者民族偏见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表明,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关。例如,社会学家们采用社会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外显测量方法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自1967年以后,民族偏见正在逐渐减少。而大量心理学的内隐测量发现,今天的民族偏见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在内隐测量过程中,被试并不能意识到测量的真实目的,测量结果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的真实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关于民族内隐刻板印象或民族内隐偏见的影响,卢焕华等总结国外的大量相关研究后认为,民族内隐偏见会影响人们的知觉加工(如情绪识别)、评价判断(如民族间的攻击性评价)以及外显的偏见行为(如民族交往)。

  总之,被国外学者视为民族偏见认知成分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的范围由集中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偏见与歧视行为的研究,逐步扩展到对来自不同国家移民的观点和看法的研究;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上也由社会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外显测量方法逐步过渡到启动技术、内隐联想测验、 反应/不反应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等内隐测量方法;除了进行社会性研究,也从发展的视角对民族或种族刻板印象的发展过程和形成阶段进行了研究。

  三、民族刻板印象的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某些地区民族冲突相对较大,影响民族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因素仍然存在。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民族刻板印象问题。丁慧芬的研究采用词汇学方法和SEB范式对蒙汉民族刻板印象的结构,蒙、汉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差异和内隐民族刻板印象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不论是外显民族刻板印象还是内隐民族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的确存在,并且有明显的民族内群体效应。蔡浩等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被试对汉族人和蒙古族人形成的刻板印象以正面与中性的印象为主,并认为民族刻板印象对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而贾磊的研究则针对汉族大学生被试对于民族群体存在的民族刻板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研究证明民族刻板印象的确存在,并且它的加工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其加工过程中,其内隐自动激活和外显直接运用存在加工机制上的差异。阮小林的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藏族大学生在瑞文高级推理测验所经历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朱洁琼采用典型特质指定法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查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对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汉族的刻板印象,从外形特征、民族服饰特征、饮食习惯、风俗节日、性格与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滕星,马效义的研究指出,在以汉族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语言、文化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教育中存在着民族差异,这些差异除广为人知的历史、经济、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原因外,是否存在来自社会认知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国内民族刻板印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来说,研究起步较晚,不够系统和深入,处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模仿阶段。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占主体,研究成果多以综述或者述评之类的文章出现,实证研究的文章不多;研究群体比较单一,多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比较狭窄,多停留在对民族刻板印象具体是什么的研究上。

  四、问题与展望

  目前对影响民族刻板印象的因素、民族刻板印象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民族刻板印象及其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目前研究对种族、族群及民族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造成了研究概念的混乱。今后在进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时,须考虑到这些概念的差异,有助于对不同研究进行比较。

  其次,国内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群体多是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今后国内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群体范围,如将儿童、老人、农民工等群体作为被试对象,研究这些群体中是否也存在民族刻板印象进一步探讨。另外,对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表现为很多方面,除了智力或学业方面外,今后可以从语言学习、道德品质、攻击性、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对刻板印象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总之,针对目前国内外民族刻板印象研究的不足,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任何能够影响民族关系的刻板印象都应该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