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2 21: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宝剑
分享到:

 

  【摘要】我国是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博大深邃、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国民良好的人格素养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

  文化的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生长规律性,可以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一条不可分裂的潜在纽带,传统是现代的生长点和稳固基石,人类任何一种文化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以儒、道、释三家结合并逐步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张把重视个体的情感上升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诚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特殊性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彰显她应有的现代价值。国人要发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内圣外王、贵和尚中的基本精神,弘扬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人生观,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繁荣的良性循环。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深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具体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重视人生和入世的人文思想;重视纲常伦理的道德教化;重视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重视的坚韧顽强文化性格。”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大加赞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认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形成的世界精神,能够成为世界统一的核心力量。不管是在国家兴盛的时期,还是在国家衰落的时期,中国人都能一如既往的弘扬这种精神。所以,他预言,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的大力合作,可能将在未来人类统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线性的、机械的复古和盲目地照搬,必须根据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实际状况不断创新、改造。文化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这个源源不竭的动力,张岱年先生曾指出,“我们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新文化,并不是说对于中西文化可以东取一点、西取一点,勉强拼凑起来:综合的过程也即是批判、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创建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 树立创新、和谐的科学文化发展观。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国民良好的人格素养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君子、贤人、圣人的人格追求,主张“反身而诚”、“尽心知性知天”、“天人合一”, 主张从小事做起,多做善事,不做损人利己、危害社会和集体的事情,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要接受自由、公正等人类近代基本理念,然后重新阐释自己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观念。季羡林指出:“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海纳百川,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对待义利关系上,“以义节利”或以义节欲,孔子曾经指出,“君子唯义而已矣,何必日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二阶段是宋明儒家,把重义轻利推向极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具有明显的禁欲主义色彩。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引领潮向,尽展风流。胡适指出,“当吾国文明全盛之时,泱泱国风,为东洋诸国所表则。稽之远古,则有重译之来朝。洎乎唐代,百济、新罗、日本、交趾,争谴子弟来学于太学。中华经籍,都为异国之典谟。纸贵鸡林,以觇诗人之声价。猗欤盛哉!大国之风也”。我们要提升国民素养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且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有空谈心性,追求出世的思想,但从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我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陈寅恪曾认为:中国古人素擅长政治及实践伦理学,与罗马人最相似。其言道德,惟重实用,不究虚理,其长处短处均在此。长处即修齐治平之旨;短处即实事利害只得失,观察过明,尔乏精深远大之思。

  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生化,应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文化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提供信息服务等。政府文化部门要从这种转变中提高效率,文化企业要从这转变中获得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品牌、有规模、有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竞争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有靠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分割文化市场的蛋糕,而只有真正作为市场主体的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才能生产出具有获取文化市场的大块蛋糕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挥文化产业化在整个产业化中的作用。最后,把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同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化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又成为中外经济技术交往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著,旬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3]张岱年全集(第一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997年版,第63页

  [4]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光明日报 [N].2004 年 12 月 23 日

  [5]胡适著;耿云志,宋广波编.学问与人生(新编胡适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2

  [6]转引侯才、张瑞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J].2007 年第2 期

  [7]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读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8(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