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剧作人文主义精神分析(2)
罗兰佐: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杰西卡从犹太富翁的家里逃了出来,跟着一个不中用的情郎从威尼斯一直走到贝尔蒙特。
杰西卡: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年轻的罗兰佐发誓说他爱她,用许多忠诚的誓言偷走了她的灵魂,可是没有一句话是真的。
罗兰佐:正是在这样一个夜里,可爱的杰西卡向一个小泼妇似的,信口毁谤她的情人,可是他饶恕了她。
这段对话给读者展现了情人之间打情骂俏的幸福场面,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逃离了父亲的约束之后,林阴道上的一切都使罗兰佐和杰西卡的爱情显得真实、美好。而这样的爱情描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迫切要求的“个性解放”,即世俗的人类情感在神性面前能够得以正常释放。
2.关于理性的肯定——鲍西娅“智”斗夏洛克
文艺复兴时期初期的人文主义者,致力于从强大的“神”面前拯救卑微渺小的“人”,赋予“人性”自由。到了文艺复兴中期,他们开始还积极赞美人类的智慧,提倡用“理性”获取知识,改变生活,认为理性是人和谐发展、追求进步与幸福的重要条件。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就是一个机智地运用法律知识化解一场危机的女性形象。她的机智与《十日谈》中伊莎贝拉(《十日谈》中女修道院长故事中的人物)等聪明女性不同,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她对威尼斯的法律了如指掌,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法律条文保护自己身边的人。当夏洛克一心要通过“一磅肉”的代价致安东尼奥于死地时,她顺水推舟,让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多一点或少一点,也不能流出一滴血,扭转了法庭上安东尼奥的被动地位。接下来她乘胜追击,利用威尼斯法律中“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归受害一方所有,其余半数没入充公”,替安东尼奥争取到了夏洛克一半的财产。如一名现代律师一般,鲍西亚口齿伶俐,逻辑思维清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威尼斯商人》的美好结局,除了爱情、友情的魅力之外,知识和智慧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三)对现世生活的真实描述
人文主义者认为幸福在今世而非来世,因此人有追求幸福与个人自由快乐的权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将现世生活作为首选题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人间悲喜剧。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中,有鲍西娅那样的聪明女郎,有安东尼奥那样的善良青年,也有克劳迪斯那样的邪恶君主。有因真、善、美而得到的幸福结局,如《威尼斯商人》《十二夜》,也有因人性弱点而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如《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等作品。无论是善良还是邪恶,是卑微还是高贵,这些人物都在戏剧作品中努力张扬着人的本能欲望,尽情地经历着他们的现世生活。
三、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与宗教神学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人文主义精神的解读,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也不例外。例如,“莎士比亚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把人文主义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去,用人文主义的观点和思想同封建思想文化和教会势力对抗”。持上述观点的研究者并不少见。事实上,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宗教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对抗关系,而是保持着理性和信仰相互交织的复杂状况。而以往的历史资料也充分证明了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们,如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等都是一直恪守基督教信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指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努力想要摆脱的是基督教义中对人性压抑的部分,以及腐败黑暗的部分。《哈姆雷特》中就有基督教思想的浓厚影响: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王子哈姆雷特本可以在其叔父克劳迪斯忏悔时结束他的生命,替父报仇,完成重整乾坤的重任,但他却因为“忏悔时结束其生命,会让其上天堂”的宗教观念束缚了手脚,拖延了复仇的进程。与其说是“束缚”“拖延”,不如说哈姆雷特本身就代表着那个时期人文主义者理性与宗教相互交错的复杂心理。《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了具备善良本姓,执着于友情、爱情,又充满理性、智慧的各色形象,但这充满人性光辉的每个人物前提都是基督徒的身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作品中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塑造就是为了表现对封建社会和宗教神学的对抗,要根据当时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进程而言。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他塑造的哈姆雷特、克劳迪斯、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形象,在其各自的命运故事里展现着矛盾犹疑、奸诈狠毒、善良真诚、聪明机智等人类真实的性格与情感需求,让读者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力量,但是对莎士比亚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与宗教精神关系的解读,不能单一地理解为“对抗”,更多的是一种复杂交织的关系,因为真正对抗宗教、反对宗教的启蒙主义时期还未到来。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2] 郑振铎.文学大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 郑克鲁.外国文学历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4] 陈建华.外国文学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5] 宋华.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
[6] 徐睿.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时代报告,2012(10):168.
[7]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J].北方论丛,2008(2):9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