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此恨绵绵无绝期》与哀情小说(2)
洪秋塘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出现给宗雄带来了快乐和希望。周瘦鹃对他的描写虽然不多,但是足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封建道德信条的蔑视。这一角色的出现,又把作者从陈腐中拉了出来。
洪秋塘是宗雄和纫芳结婚后被宗雄第一个介绍给纫芳的朋友,足可证明他在宗雄心中的地位有多重,“他无所好,第好读书”{16},在宗雄备受病痛煎熬的时候为宗雄带来了很多新说部和杂志,以帮助宗雄排解病痛的苦恼。他同样是一个接受了西方文化洗礼的青年,这可以从他在家中举行舞会,为纫芳弹琴等细节得到证明。也就在频繁出入宗雄家探访朋友的期间,他对纫芳心生爱慕,小说中写道纫芳给洪秋塘递茶杯时水溅到手上而低呼,他听到后关心的急切询问是否是因为自己接得太快,说话时眼中还出现了不该有的异样神情。又如他送红玫瑰给纫芳时,把纫芳比作白玫瑰,并不再称呼纫芳为“嫂”,这些细节都流露出他对纫芳的感情,已从以往的朋友之情转变为对心爱女子的爱慕。他不在乎儒家礼教规范的束缚,敢于面对来自封建观念的挑战,按照自己的思想意愿做事情。当然,这也归功于他有一个思想开明的母亲。洪秋塘的母亲已经年过五十,但是仍旧穿着华丽的服装,甚至呈现出一种“娇态”,他的母亲和年轻人一样参加舞会,对纫芳的事情了解后,也没有像封建家长一样对儿子的终身大事加以干涉阻挠。在清末民初阶段,社会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但是封建观念犹存,在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中,虽有民族美德的精华,可是封建思想的糟粕也掺杂其中。伴随着西方思想观念在我国的逐渐渗入,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走向开放,尤其是受到西式教育的青年一代,然而,虽被西方观念不断影响,但是仍旧不能完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娶寡妇为妻仍然是忌讳。虽然“封建的等级伦理观念,也不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自由平等的空气更为浓厚……贞节牌坊开始被砸毁,人们的思想来了一次大解放”{17},但很少有人能够认同《娶寡妇为妻的大人物》中所写的“娶寡妇为妻,既无损于本人的名誉,也无碍于本人的事业”{18}的观点。可是洪秋塘并不避讳这些,仍旧愿意接受宗雄的托付,面对纫芳,在洪秋塘的眼中可以读出和宗雄一样的热情。洪秋塘从外归来到宗雄家中,没有看到故意避开的纫芳,便会垂问去处,在他的心中,纫芳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纫芳的关心不亚于宗雄。纫芳为丈夫请医生时,他仍会说:“纫芳,吾之安琪儿!吾来此与君别也,脱再居此者,寸心且为汝碎矣!”{19}从洪秋塘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纫芳的爱已经不亚于宗雄,他不忍看到心爱的女子伤心难过,看到悲伤的纫芳他便会心痛不已。虽然他愿意接受宗雄的托付,娶纫芳回家,在纫芳余下的人生中,承担照顾纫芳的责任,但是无法面对纫芳的悲伤。面对一个即将成为寡妇的人,他的爱如此炽烈,可见洪秋塘的爱是多么的真挚,他的思想是多么开明。
产生于辛亥前后的哀情小说,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与以往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喜剧结局略显不同。以周瘦鹃为代表的哀情小说作家,大多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革,这些熟读儒家经典的思想教育家和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来自异域的新鲜元素,他们通过翻译西方小说,较早地接触到西方的思想文化,接受了来自西方的创作理论,了解了西方的悲剧创作,走上了哀情小说的写作之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才子佳人们‘有时因为严亲,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都成神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20}
通过阅读周瘦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的心理矛盾在小说中的体现。宗雄与洪秋塘这两个受西式教育的青年,代表了接受时代改良的作者。周瘦鹃把他们二人描写成思想开明,敢于追求爱情、冲破封建牢笼的青年,面对来自传统礼教的束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斗争反抗,或不要求妻子为自己“守节”,或愿意接受自己喜欢的寡妇,这代表了一种思想的进步,显然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纫芳形象的塑造,十分能够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下作者的矛盾心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中西文化既冲突又融合,既排斥又接受的大背景下嬗变,中西伦理道德的差异使之经常产生强烈冲突”{21},在塑造纫芳形象时,一方面,他希望人们在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思想得以解放,摒弃封建伦理制度的糟粕;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女性依旧是男性的附属品,希望女性依旧遵从儒家礼教典范。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本想赞颂身为妻子,自始至终对丈夫不曾改变的深深的爱恋,颂扬夫妻间生死不离不弃真挚爱情的一面,可是这样的结局又不免给读者留下生搬硬套的感觉。作者在赞颂美好爱情的同时又落入了俗套,把封建礼教呈现给读者,降低了小说的质量,这是近代社会特有的矛盾导致的,也是西方文化的传播带来的结果,小说作家们从林纾翻译的《茶花女》中得到了悲剧写作的启示,看到了外国小说中爱情的自由平等,本想模仿,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影响,最终没有逾越中西文化差异下,对爱情领悟差距的鸿沟。虽然周瘦鹃的这篇小说是在这样的矛盾冲击下完成的,但却奠定了他写情小说的创作基石,小说中宗雄对妻子的深情、纫芳对丈夫的爱恋,打动了读者,赢得了眼泪,也构成了周瘦鹃这篇哀情小说的全部。
①②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4页。
③{15} 罗嘉慧:《悲哀之美的历史投影——重读民初哀情小说》,《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④⑤⑥⑦⑧⑨⑩{11}{13}{16}{19} 周瘦鹃:《此恨绵绵无绝期》,《礼拜六》,中华图书馆1914年版。
{12} 黄锦珠:《晚清小说中的新女性研究》,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72页。
{14} 刘铁群:《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女性观念》,《济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22期。
{17} 柯力:《近代中国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第4期。
{18} 周瘦鹃:《娶寡妇为妻的大人物》,见范伯群:《周瘦鹃文集杂俎卷》,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页。
{20} 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21} 霍修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民俗中的嬗变》,《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 杨立生,何敏.西方小说对周瘦鹃创作的影响[J].青年文学,2010(7).
[2] 陈建华.民国初期周瘦鹃的心理小说——兼论“礼拜六派”与“鸳鸯蝴蝶派”之别[J].现代中文,201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