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宿命中的“玫瑰门”
摘要:《玫瑰门》是铁凝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文革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调刻画了三代女性的不同生存状态,但在其中却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从三代女性的不同命运,三代女性的不同性格特征,从作品中作者有意识的对男性形象的弱化等方面,来表现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自强、自立和要求“男女平等”的合理愿望,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的走出女性的“宿命”。
关键词:玫瑰门;女性命运;女性意识
铁凝的《玫瑰门》通过三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描绘了一幅男权压制下的女性生存图景,这典型的女性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男权压制下女性的生命本相和生存困境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有人说“玫瑰门”是生命之门,是女性之门,但在我看来那是宿命之门,当时的女性都困在这门中,在一代代的不断觉醒中,她们都在努力的走出这宿命中的“玫瑰门”。同时作者对男性形象的弱化和父爱的缺失的描写,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女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一)“玫瑰门”中的挣扎
司猗纹,是《玫瑰门》中的第一代女性,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一生都想被别人认可,但她一生都在“玫瑰门”中挣扎,并没能真正的走出这“宿命”中的“玫瑰门”,虽然如此,但在这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司猗纹她的女性意识。
1.恋爱与追求
司猗纹可谓是出身于名门的大家闺秀,学生时代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两年的学校生活使她接触了现代文明使她认识了许多从前她不认识的人懂得了许多从前她不懂的事。”①因此形成了对旧家庭的反抗思想。18岁时与一个叫华致远的革命者建立恋爱关系并献出了少女的初贞。在那样的年代,她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超前”的,是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但司猗纹在爱情上的反抗很快就被封建家长的媒妁之言所打败,违心地嫁入了庄家,成为了庄家的大少奶奶,从此以后,她开始了炼狱般的生活。因她的“不洁”,丈夫庄绍俭对她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强暴和侮辱,而她自己也一直容忍着庄绍俭在外面的寻花问柳的不轨行为,她认为庄绍俭有权利对“不洁”的她进行“声讨”。在承受了一次次不堪忍受的耻辱之后,司猗纹有了这样一个反抗的念头:“女人是否有办法声讨男人”,这时,她已经有了女性意识的萌芽。接着,她带着孩子不远万里的去扬州寻找自己的丈夫,使自己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开始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经营着那个日趋衰落的家庭,并且显示了自己出色的管理才能,这是她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当庄老太爷在日记中表达着自己对她的愤怒和仇恨,并企图在现实中显示自己的权威地位时,司猗纹又以一个极富有亵渎色彩的行为最终彻底粉碎了庄老太爷苟延残喘的挣扎,如果说前面是她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那么她这一次的行为是对男权社会的彻底反抗。
2一颗不甘落寞的心
新中国的诞生给了司琦纹新的希望,她为了能被认可,能被新的社会所接受,以劳动者的身份站了出来,她放弃了大少奶奶的身份去糊纸盒、锁扣眼、砸鞋帮、做保姆、当老师,她强迫自己暂时沉默,等待时机。最后风云变幻的时代给了她新的希望,文革中,为了夺回生活的主动权,成为革命群众中的一员,她交房子、交家具、写悔过书,百般讨好居委会主任罗大妈,用种种方式和手段来争得社会的承认。当庄晨说她是家庭妇女时,她勃然变色,大声嚷嚷“我就是不爱听这句话,一辈子不爱听这句话。”②当新的婚姻法的颁布时,她决定离婚投奔朱吉开“寻求头上一块晴朗的天。”③她以近五十岁的年纪告别家人,不顾所有人的鄙视和朱吉开结了婚。司猗纹是非凡的,因为她始终不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铁凝曾说过:“司猗纹身上的‘恶’的背后是强烈的想被认可、被承认,有着女人的、人的一面和极为强大的生命力。”④她用自己的行为来反抗命运对她的不公,她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很强的女性意识,虽然深受压迫,但她有一颗不甘落寞的心。
虽然司猗纹有所觉醒,但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她的努力和奋斗并没有使她摆脱男权社会给他带来的毒害,她的一生都在这宿命的“玫瑰门”中苦苦的挣扎。
(二)“玫瑰门”口的徘徊
竹西是《玫瑰门》中的第二代女性,她比司猗纹表现出了更强的女性意识,竹西的时代,是一个性别角色被重新定位的时代,她拥有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且随着女性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传统的家庭角色开始向社会角色转换。
竹西是以一个独立、平等的社会成员立足于世的,她有大学的文凭,她经济独立,这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基础。她性格开朗,健康、热诚、率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生活、对爱情都充满渴望。“人只有爱自己,充分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才能尊重与生俱来的各种要求,为摆脱外加于人的奴性、依附性抗争,才会不为被动人格所约束,从而获取一种精神上的浩瀚,人格上的独立。”⑤竹西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在男性意识形态文化的巨大阴影中我行我素。大胆地去爱,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对竹西浴后的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既是展示又是自赏的过程,都是建立在人物对自己生命自信、尊重的基础上的。从丈夫庄坦死了以后,竹西挣脱了一切束缚,剥下了这件失去婚姻实质的外衣。她大胆地逼近比她小七岁的大旗,尽管她知道她是在撕碎着苏眉的初恋,但正如她所言“我不能等人们都理解了再行动。”⑥。当她发现和大旗的不合适时,毅然的离开了他,后来与叶龙北的结合,也表现了她真实的,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需求。她是在渴望从性的实现和体验过程中得到应该得到的那份幸福。而这也透视出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她没有消极地等待释放,而是运用自身的力量去击碎社会强加的各种枷锁,这是一种近于暴力式的反抗。从竹西身上,我们解读不到传统女性委屈求全的无奈,更多的则是积极主动的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遗憾的是,竹西没有意识到性的满足必须建立在心灵契合的基础上竹西在灵与肉的两次突围中都未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的归宿。而这样的结局也就深化了竹西的悲剧意味,成长于这一时期的竹西,从表面上看,挣脱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个性充分张扬,但实质上,她仍然没有走出男权文化的视野,她始终没有走出宿命中的“玫瑰门”,始终在门口徘徊。
(三)“玫瑰门”外的等待
苏眉是《玫瑰门》中的第三代女性,她是真正的走出这宿命中的“玫瑰门”的。她是在狂乱的文革中,战战兢兢慢慢长大的。所幸的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舅妈竹西热烈、坦诚的生活态度照亮了苏眉那暗淡的童年生活,缓解了时代带给她的有形无形的沉重压力,让她在那座幽闭灰暗的四合院里开始了生命意识。她亲眼目睹了外婆,舅妈,姑爸等当时女性的悲惨命运,作品中特意安排了六个章节的篇幅,来写成年苏眉和幼年眉眉之间的对话,这其实是苏眉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这六节对话通过苏眉对谎言、真实的深切体认,对人性本质的探索追问,表达了苏眉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感悟。这也是新时代下女性主体意识的砰然觉醒,就是因为她的感悟,她的觉醒,她才要努力的走出这样的命运,走出这扇门。“玫瑰门”的象征寓意正是在这里,是男权社会的束缚,是牢牢锁住女性的门,女性只有冲破这道门,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
苏眉做到了,她总结前两代人的经验,走出了这宿命的门,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她并没能走出很远,面对她的爱情,面对丈夫的冷淡依然会感到落寞,依然以男性为中心,所以,她是在“玫瑰门”外等待,小说的结尾,苏眉的女儿来到了人间,我想她应该是在“玫瑰门”外继续前进的希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