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在苦难中升华(2)
仍然无私的付出。自从秀莲第一次见到少安时起,她就确定这就是她要嫁的男人,于是她对爱情的追求是热烈的、执着的,他和少安一起回到了双水村,而且主动提出年后就结婚,秀莲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算再苦再累再穷都无所谓,因为她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和少安共同把这个家从贫困中走出来,作为少安的贤内助,一方面她把这个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对老人也特别的孝顺,另一方面,她也尽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即便当少安事业遇到挫折时,她也不离不弃,没有埋怨,有的是对丈夫更大的支持与关爱,为了能够让少安重拾信心,她多次求助娘家,为丈夫出谋划策,无论自己是有孕在身还是疾病缠身,她都不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工人做饭,帮丈夫开发票当会计,与少安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她的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让我们感动,弗洛姆所说:“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我充满了欢乐。因为我作为流溢、消耗、活着的我而体验着我自身,因此是快乐的。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6]24秀莲的执着与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的爱最终感动了少安,换来了少安对她的怜爱,他们的爱情是质朴、淳厚的。
润叶无奈地嫁给了她并不爱的李向前,讨厌他的粗俗、肤浅,在她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李向前的位置,他们两个人婚后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生活,两个人都非常的痛苦,直到李向前出了车祸失去了双腿之后,善良的润叶非但没有离他而去,反而细心地、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人性、人情和人的善良,一起在她的身上复苏”,“而且突然间对向前产生了一种怜爱的情感,她甚至想到她就是他的妻子,在这样的时候,她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来”[5]无论润叶选择回到他的身边是为了赎罪,还是因为同情,也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情,但是从此刻起他们的夫妻生活才真正的开始了,润叶尽全力承担起一个妻子的责任,精心的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用自己的爱心去补偿丈夫、温暖丈夫,让丈夫能够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美好的人性在润叶这个善良的女性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3.4温暖的人道情怀
路遥是一位怀着悲悯情怀的创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对平凡人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困境的真实书写,还是描写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两难处境,其最终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对人生命本真、人性的哲理思考。
路遥对人与人之间美好纯真的人性还表现在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透露出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去黄原打工,在给阳沟大队曹书记箍窑时,仅在前三天的试工期间孙少平的脊背就被压烂了,手也肿了,曹书记的妻子发现孙少平干重活特别的费力艰难,当她了解到孙少平曾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时,就把他调去钻炮眼了,此时的孙少平心理万分的感动,甚至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处在困境中的孙少平,就如同饥渴的人在沙漠中发现了一汪清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使孙少平的心中常怀感恩之心,虽然他作为一名揽工汉不得不生活在一群非常庸俗与肮脏的流浪汉中,但他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纯洁、清白的灵魂,坚守自己善良的本性,当他看到工头想要奸污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工小翠时,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他挺身而出不惜得罪工头,又将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全部积蓄无私的给了小翠,让她远离这个肮脏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孙少平虽然为此而丢掉了这份轻松的工作,但是他却为能够在野兽的铁蹄下救出一颗柔弱的小草而感到欣慰与踏实。
4.在悲剧宿命中闪耀着圣洁的人性
“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
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7]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8]346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9]267在平凡的世界中,生活是残酷的,这些平凡的人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在和命运做斗争的时候,命运之手早已将他们的未来找到了固定的归宿,每个人似乎都无法逃脱这个悲剧的宿命,在作品中大量的描述了一个又一个残缺的人生、家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沉、苍凉而厚重的悲剧氛围,“悲剧所关注的基本课题:是人的厄运和他对厄运的抗争”,[10]151在这昏暗的基调中,闪烁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以及那种在平凡而伟大的苦难中昂扬不屈的精神。
孙少安这个一直与命运做抗争的人物,骨子里透露出一种倔强劲,当他历尽磨难,尝遍艰辛,最终迎来了事业上的胜利之时,与他共同经历风雨,患难与共的妻子秀莲却得了不治之症,离他而去,就算生活富足、事业辉煌也难以弥补他人生的悲凉与痛苦。孙少平深深的爱着田晓霞,这份爱情对他来说简直是老天对他的恩赐,是他生命的支撑力量,两人彼此心心相印,互相珍惜,但是当每个人都认为俩人会一直幸福下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似乎是老天在和孙少平开了个玩笑,让他品味到爱情的甜蜜之后却无法拥有,田晓霞的牺牲让孙少平痛不欲生,残忍的社会现实打碎了玫瑰色的爱情梦。
这种富有悲剧意味的结局,源于作家悲剧的宿命观念以及心理上的某种苦难情结,他总是用深沉而苦涩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他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在困境中奋斗的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归宿,可是悲剧的宿命观念又迫使他感觉到人类走出困境只是一种虚妄的期待,于是作家让笔下的人物进行绝望的抗争,正如西方古代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在神的判决下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可是巨石每次都会从山顶滚落下来,但是他还是要一直重复着这种永远也没有希望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光辉得到彰显,人类战胜苦难的奋斗精神得以发扬。
5.结语
《平凡的世界》中到处都弥漫着高尚、圣洁的人性美、人情美,在善与美的感召下,苦难中的人们携手前行,共同奋斗,那种昂扬不屈的奋斗精神让我们震撼,那心手相连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感动,善良的人们在平凡中孕育伟大,人性在苦难中升华。(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忠实.告别路遥[M].收晓雷、李星主编.星的殒落[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7页.
[2]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收路遥文集(1、2合卷本)[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6页.
[3]宗元.魂断人生——路遥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72页.
[4]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63页.
[5]路遥.路遥文集[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7]黄建国.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第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第346页.
[9]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7页.
[10]赫孚逸、张居华.当代美学[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51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