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世间最动人的情诗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0 16: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郭翔翊
分享到:

 

  【摘 要】元稹的《离思》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诗人和妻子韦丛之间的深情厚意。这首诗和任何爱情诗相比,都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这首诗堪称世间最动人的情诗。

  【关键词】元稹;《离思》;古典爱情诗;审美意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说到爱情,我想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出这样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浅浅两句,极尽缠绵悱恻,含蓄深婉之能事,先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再令人回味久长,颇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相信再难找到比这两句更为经典的形容爱情之深的句子了。在这里,我想简要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

  一、作者简介

  该诗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人。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来文官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守旧官僚斗争,遭到贬谪。继起任工部侍郎,拜相。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从年轻时起,就和白居易齐名。他的诗有些配成乐曲在宫廷中歌唱,宫中人称他为“元才子”。他有和李绅的新题乐府十二首,在诗序中称李绅的新题乐府“雅有所谓,不虚为文”,并“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他重视古代采诗以观风俗的传说,又用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旁”的精神,作为创作乐府的方针。所写诸篇如《西凉伎》《驯犀》《立部伎》《胡旋女》《阴山道》等,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情况以发泄内心的感愤。他写这些诗的时间较白居易为早,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提倡者。

  他的诗歌创作和白居易一样,有沿用旧体的,有自创新题的,也有吸引民间形式的。特别是叙事诗,有所创新,可算是两家共有的特色。例如《连昌宫词》就是争取《长恨歌》的题材和白氏所作新乐府的体,讽戒之意显著,叙事首尾详尽,布局完整,描写细致。

  大致说来,元、白诗风相似,但白不仅比元更有“直气”“壮心”,也比元抒情更恳切,说理更明白,叙事更条畅。元稹自己说“不能以过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二、诗歌赏析

  离思(其一)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之水是世间最广大深厚之水,巫山之云是万里长江中最美妙迷人的云。经历过沧海之水后,又怎么能够容身于长江,大河,小溪流其余种种之水呢?看过了巫山的云雾之后,其余种种朝雾晚霞又怎么能望进眼睛呢?

  诗人以之为喻,隐喻他与妻子韦丛之间的感情是世间最深厚最完美的感情。经历了妻子之间的爱情之后,在人世间他再也寻不到真正的爱,也不想再寻找属于自己的爱。当诗人经过鲜艳芬芳的花丛之中时,懒于回顾观赏,任何漂亮女性再也无法打动他的心。这其间的原因一半在于尊奉佛道,一半在于失去了爱妻。之所以尊奉佛道,其原因依然在于:心失所爱之后,心灰意冷,于是遁入空门,寻求精神安慰。

  该诗前两句词意高壮,意境开阔,后两句词意曲婉,情致深沉。全诗张弛有致,变化自如,瑰丽而不浮艳,悲伤而不低沉。元稹一生风流浪漫,与不少女子过往甚密,不过应该说让元稹最为动情,最为知心的女性无疑是妻子韦丛。

  爱情是发乎至情至性之物,在人生的天平上,爱情与生命具有同等的分量。爱情是文学特别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柏拉图说:“一切诗人之所以成其为诗人,都是由于受到爱神的启发。一个人不管对诗多么外行,只要被爱神掌握住了,他就马上成为诗人。”

  虽然爱情是永恒的题材,但由于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的差异,东西方文人的爱情诗迥然有别,在中国文人诗中,爱情诗则居于次要地位。朱光潜先生精辟地指出:“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真正的爱情往往是带有遗憾的,不完满的。这种深婉含蓄的,充满悲剧气氛和感伤意绪的诗风是古典爱情诗的正格,正如这首《离思》一般,只有在妻子离开他以后,他才能体味到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情。也由此才诞生了这样一首任沧海桑田,星移斗转也无法磨灭它的艺术价值的,永恒的,世间最动人的情诗。

  三、《离思》与道教的关系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此诗堪称名篇佳作。全诗仅四句,首句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次句的“巫山云雨”意象一般认为源于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辞别时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李商隐也认为“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有感》)。其实,“巫山神女”意象母题并非宋玉首创,而是源于原始道教色彩极浓的神话传说。其原型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引文中的“姑瑶之山”是名为女尸的“帝女”去世的地方,她死后变成瑶草,服用它的人会被人所爱。这种具有情爱色彩的记载无疑是该传说较为原始的形态。“帝女女尸”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原型。明人杨慎在《拔赵文敏公书巫山词》中进一步指出:

  古传记称,帝之季女瑶姬,精魂化草,实为灵芝。宋玉本此以托讽。后世词人,转加缘饰,重葩累藻,不越此意。

  杨氏所言“古传记”应指《山海经》,将“女尸”正名为“瑶姬”,并且肯定了宋玉借此故事所作《高唐赋》《神女赋》为后代文人争相模仿的范本。我们不难看出宋玉的巫山神女故事与《山海经》的“瑶草神话”是一脉相承的。时值中晚唐,巫山神女故事已经不是单纯的“高唐系列”了,已经演化为了道教的神仙。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云:“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原来属于帝系神谱的神女进入了道教神谱,应该算作道教文化范畴之内。

  四、《离思》的意义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写照。据说,作者先是爱过“崔莺莺”,后来又有新欢。因此,有人便认为元稹在爱情生活上是非常轻薄的,从而也就否定了这首《离思》诗的应有价值。我认为,今天我们评论古典文学的价值,并不能依据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来作为评价其文学作品的标准。文学作品往往会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我们评价元稹这首诗,也应从它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着眼,给其艺术价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应联系作者私人生活问题,去贬低它客观存在的审美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伟.《离思》赏析[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