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上审判台的卡夫卡之“父”
【摘 要】讲到卡夫卡,父子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父亲对卡夫卡整个人生的影响以及贯穿卡夫卡创作的由具象到抽象的一种父亲(上帝)形象,都让人在试图了解卡夫卡的时候难以跨过其性格暴躁的父亲赫尔曼。然而父亲到底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这个被自己的儿子推上审判台的父亲,是否真的给自己的儿子判了死刑呢?本文从卡夫卡笔下“父亲”形象的实质内涵和卡夫卡自身的性格缺陷来分析父亲对卡夫卡的影响和父亲本身的无辜。
【关键词】卡夫卡;性格缺陷;“父亲”形象;赫尔曼;无辜
叶廷芳先生曾经说“熟悉卡夫卡的人大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他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十分紧张,而且在他的创作中有浓厚的投影。” [1]
一、父亲与父权
他说父亲是他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他说“我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他作品中充满了一种“儿子”与“父亲”的形象,但是这并非来自父亲的灾难,反而是卡夫卡对自己相对于“父亲”角色下的“儿子”身份的一再重述和痴迷。在他前期的作品《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形之前就一直在为整个家庭的生计而奔波,而变形之后仍然在考虑要把妹妹送去学小提琴,依然害怕自己吓坏了母亲,依然担心父亲因为没法劳动而会有生计的问题,甚至在父亲暴躁的打他,连最疼爱的妹妹也放弃他的时候,他最后还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家人绝望,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而死去。在《判决》中,格奥尔格的父亲判决他死,而他临落水时还不忘深情地发出呼唤:“亲爱的父母亲,我可是一直爱着你们的。”从中可以看得到卡夫卡塑造的主人公对家庭对家人对父亲的重视与爱,以至于没有道理的对父亲形象和自己儿子身份的固恋。
卡夫卡一再的强调父亲的形象以及自己“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儿子身份,也许当他结婚独立之后他和父亲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父亲了,“以往的一切既成事实就得一笔勾销,就是说,就得将我们自己抹掉。[2]P96面对这种对身份认同的颠覆,卡夫卡充满了希望、忧虑和恐惧,而最后他还是觉得结婚这桩事对他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其实卡夫卡想要的永远都得不到,这也是卡夫卡真正痛苦的地方,他作为长子想从成功的父亲那里继承和得到的永远在一个瘦小的卡夫卡之外,他想要在儿子的位置上摆脱父权的重量和压迫,他想要在父子平衡的关系中得到像父亲一样的权力,这就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所以在这种没有出口的情况下他觉得是父亲的暴虐的剥夺了他的独立和像父亲一样的人格,从而把一种自卑和失落的感情转而对自己深爱的父亲的愤恨。然而当他真正面对“继承”时却犹豫了,他不想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而失去儿子的身份。
尽管他对父亲形成了一种“既难以忍受,又无从摆脱;既想叛逆,又有眷恋;既不甘绝望,又无法不绝望……”[3]的感情,但卡夫卡真正要表达的不是一个暴躁的父亲,他真正愤恨的也并非是作为亲人的父亲,他要反抗和突破的是以父亲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父权社会对儿子们的压制和抹杀,就算赫尔曼是一个慈祥和蔼的父亲,懦弱、敏感又自闭的卡夫卡也一样的想要得到他根本无法得到的继承权,那么这个尽管慈祥和蔼的父亲也会有另外的让卡夫卡难以接受的种种。
二、上帝与恐惧
而在卡夫卡后期的创作中,随着他对生活和社会认识的深入,从家庭的父亲出发的压制感转化为无所不在的笼罩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上的神秘的主宰性力量。“卡夫卡的畏父意识逐渐蔓延、扩展,最终笼罩了他人格的各个方面。于是,他作品中的各种奇特图象都成了他内心恐惧的折射。”[4]在他的作品《诉讼》中,约瑟夫K被无缘无故的的逮捕了,他坚持不懈的想了解自己的罪行,他质疑法庭,顶撞上司,最终他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权威的忤逆,恰恰是自己的一系列行为证明了自己的罪行。《城堡》中,作为土地测量员的K一方面感受到城堡坚实而巨大的存在,另一方面却无论如何都看不不到他,更进入不了,而使得K充满了悬而未落的对惩罚的等待和被彻底的排斥在外的恐惧。纵观卡夫卡的整体创作,从实实在在的一个“父亲”形象到难以名状的高高在上无法捉摸的似乎是“上帝”形象,再到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体制的统治力量,可以说是从具象到抽象的“父亲”形象的泛化。
这种表达手法与卡夫卡的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也与他自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有关,他把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让人恐惧无法看见却随处存在的裁决者,借用“父亲”的形象来表现,自然与父亲的人格有关,然而这个“父亲”并非卡夫卡自己暴躁的父亲,并非一个赫尔曼,而主要是一个有着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社会的、秩序的确认和规范的父亲的压制性的形象。卡夫卡意识中的父亲强者的形象影响也恰好让他找到了来表达自己的主旨的一个象征性的意象。所以在创作中,卡夫卡并非是赫尔曼的一个受害者,他有着自己的选择。因为其犹太传统中对父亲的感情中融有一种对上帝的虔诚,卡夫卡对父亲的形象越是看重,他从无意的父亲那里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而由于赫尔曼暴戾的性格,卡夫卡从小就有了一种生活在压制之中的深刻体验,随着他对世界的理解,于是他很自觉地借用的“父亲”这个符号来表达他所感受到的“神秘力量”,而同时又反过来把所有的对这种力量的恐惧,反抗和愤恨不自觉地加于自己的父亲,也就造成了他在恋父的同时那种深深的“弑父”情节。
由此他对世界的恐惧和感受源于从小在父亲的阴影下的一“点”,却又将整个大的对外界的恐惧之“面”加于父亲这样一个“点”。卡夫卡真正想指责的并非是自己的父亲,而是他内心深处对笼罩于人类上空的无处不在的力量的恐惧。卡夫卡深深陷入到这种恐惧之中以至于自己始终无法真正的走向自己的父亲。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