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曹植诗歌“骨气辞采”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0 16: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钟国金
分享到:

 

  【摘 要】才高八斗曹子建,“气骨奇高,辞采华茂”。所谓“气骨奇高”,曹植诗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诗歌不仅仅有血有肉,辞采华茂。而且有骨有气。一气呵成下来浑然一体,充满气势和骨力。追求悲愤沉郁,以气取胜,以骨见好,有种慷慨刚健,激昂热血的壮美在其中,悲说得有声,志说得达远,情说得自然。

  【关键词】曹植;气骨奇高;辞采华茂

  曹植在中国文学史地位素来很高,有谢灵运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说法。他的诗气骨壮美华丽,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曹植生平、曹植诗歌的风格、和曹植诗歌影响三个方面来浅谈对曹植诗歌的认识。

  一、白马激昂,七步泣诗

  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的儿子,后来成为魏文帝的曹丕之弟,生于乱世长于军中。曹植自幼聪颖,十岁便能作诗书,曹操一度有立他为世子的想法。早期曹植生活环境富裕平静,与曹丕一起,以贵公子的身份与曹操属下的文人交往,写下不少记叙宴游及唱和赠答之作,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大抵情调平和,辞采华丽,很有些贵族气。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抒发抱负和理想。曹植多年随军征战,耳闻目睹,让他对社会的动荡离丧,普通百姓的疾苦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他写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送应氏》)以及“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他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对幽并游侠儿的幻想和神往,那种驰骋疆场,金羁饰白马的乐观浪漫情调。国难当头视死如归既是对游侠儿的赞扬对白马英雄的欣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明志。诗歌的气骨从这些少年是生活一点一滴积累到曹植的骨子里,或饮宴之乐,或哀民生之悲悯,或扬声沙漠的浪漫激昂。

  后期的兄弟之争,曹植的“放浪形骸”为曹操所恶,最终被兄长曹丕夺得尊位,饱受排挤压迫的煎熬。其诗作在隐曲地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郁愤之时,亦贯穿着慷慨不群愤激不平之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难。”(《杂诗》)在表白心迹的同时透着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凉气韵,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骨气”。这时期的诗歌感情强烈,精神焕发,骨气奇高。曹丕不容曹植,令其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本是同胞兄弟,今却骨肉相残。没有乞求,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对亲情的呼唤和对人事的感慨心酸。

  纵观曹植的一生,在政治上失败却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可以在他的诗歌中感触到一个充满生机、勃勃向上的少年英雄形象,同时又能看到一个怀才莫展而又抑郁痛苦的诗人形象。他流露出的哀叹、悲凉、无为、慷慨之情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崇高的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二、才高八斗,气居一品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以“三曹七子”为代表。这个时期中国诗歌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二源合一流”的大势走向,二源交汇,南北合流,儒道合一。建安诗人融二源于一流,远继《风》、《雅》、《庄》、《骚》,近承《汉乐府》与《十九首》,下开盛唐李白、杜甫诸人,其中得首推曹植。曹操诗二十一首,全为乐府诗,内容上哀民之艰、时之恶,艺术上古直悲凉,通脱自然,显然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刚健质朴的风格。且曹操长于四言诗,似有《诗经》遗风。其杂言诗,包括一些游仙诗,也似有《庄》、《骚》韵味,但主要还是源于汉乐府的杂言体和游仙诗。曹丕诗也大多为乐府,大量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怨,显然也有《古诗十九首》的痕迹;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更多地是受到诗、骚的影响,其诗现存二十首,乐府诗仅有五首,其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和前人诗风相差较远,正是“小雅、变风之余”。(《采菽堂古诗选》)其余“六子”存诗太少,不足论。”然而,曹植的诗歌,既有《诗经》“风”、“雅”之神貌,以“有应风雅”(《与杨德祖书》)相标榜。他的诗篇《送应氏》、《泰山梁甫行》等都是《诗经》遗风的承载;同时《飞龙篇》、《远游篇》等游仙诗,又与《楚辞》的沉郁中带有激昂,愤懑却饱含希望,与“芳草气息”相合。不仅如此,曹植诗也多乐府,如他的那些游子思妇诗,大多是旧汉情怀。

  建安诗歌,正处于承上启下,“二源合一流”的历史交汇处,而曹植诗歌正是上承《诗经》,下开陶潜、李白、杜甫的奇伟之作。

  三、五言诗盛,辞采华茂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曹植诗,“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惨远的情调。”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所谓“骨气奇高”,是说曹植诗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骨有气,充满气势和骨力,充满追求和抗争,显得慷慨刚健,悲愤沉郁,以气取胜,以骨取胜;所谓“词采华茂”,是说曹植诗风流倜傥,文采斐然,工于起调,善为警句,锻字炼句,声色和美。建安以前,《诗经》自然率真,《楚辞》词丽芳华,到《汉乐府》则写实质朴,《古诗十九首》则平淡自然,曹植熔铸《风》、《雅》、《楚骚》的风骨,得《汉乐府》精髓和《十九首》意象,锻炼出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壮美品格而“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后世陆机、谢灵运、谢眺等人,受曹植“词采华茂”的影响,以至愈演愈烈,繁衍出六朝诗歌的采丽竞繁、刚健不闻,以及为盛唐诗歌的壮美诗风奠定基础。可以说整个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品位和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是由曹植初步确立的。

  曹植诗确立了抒情的文化品格,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他的诗不仅感情丰富、强烈,而且抒情手法多样,或情附于事、或以景托情、或引类譬喻、或直抒胸臆、或旁敲侧击、或反面衬托、或侧面渲染,各种手法交替使用,彼此生发,将一腔生离死别、骨肉情深、忧谗畏讥、含冤负屈、报国恋君、忧生患死等种种复杂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深沉感人,其气骨由此而生。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的地位成就可以说是极高的,诗以文辞载气骨,以气骨托文辞。内容充实,主体情绪突出,词藻文采华丽丰富,情如小雅一般怨诽而不乱,风格并兼质朴与华美。从少年时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但他又受时代风气的熏陶,养成了一种旷达和放纵不羁的性格,蔑视世俗礼教的态度。这种安邦济世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支配着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也是他诗歌的基本精神。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