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范成大田园诗对现实的开辟(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2 15: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江梅玲
分享到:

 

  (二)农民形象的塑造与苦中求乐的精神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对田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描绘,而且对生活在田园中的农民进行了特别关注。他看到了农民生存的苦难,对他们寄予同情和关怀,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虽有对苦难的描述,但是其诗歌的主要基调还是乐观向上的。农民们虽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农活虽然繁重,但他们却在劳动中找到了快乐,如: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其四十四)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其五十五)

  彻夜打稻虽辛苦,欢声笑语却不住。家家户户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在劳动中也是快乐的。而第二首诗中则体现出了对劳动成果的喜爱之情。农家菜吃起来味道甘美,有钱人家的肉食才比不上呢。范成大还发掘了农民身上的优良品质,在他们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的美好。如: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其八)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其三十三)

  范成大笔下的农民不仅十分勤劳,而且十分好客。第一首诗中就写到了外出拜扫的村民回家在路途中就被乡人招呼去喝一杯酒,突出体现了乡人的热情好客和不拘小节。第二首则写匆匆赶路的人大汗如雨,受到了沿途农家的热情接待,沏一壶井水泡的茶,让客人暂坐在门前的磐石上,在树荫下歇息。民风淳朴,由此可见一斑。虽然生活艰难困苦,但诗人却发现农民们在村居生活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如: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其五)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其三十八)

  第一首诗中写日暮时分老翁参加完春社归来,发现花枝满地,一看就知道是孩子们玩游戏造成的。老人在春社尽醉而归,儿孙在家里调皮玩乐,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第二首写七夕节富贵人家人声鼎沸,而黄昏中的田舍乡村却静谧安详。丁男耕作,妇女能织,不用像天上的牛郎织女一样隔着星河相望,写出了农民夫妇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范成大写出了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了他们身上蕴藏的生命力量,歌颂了他们苦中求乐的精神。

  注释

  ①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16.

  ② 刘薇.论范成大的农民情结[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③ 刘蔚.论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言体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4(5).

  ④ 陈正君.理性的田园——评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2).

  参考文献

  [1]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刘薇.论范成大的农民情结[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 陈正君.理性的田园——评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2).

  [5] 邹化政.泥土气息 庄户心声——范成大农村诗浅论[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6] 刘蔚.论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言体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4(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