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论》浅谈(2)
三、李清照追求雅正婉约的风格特征
对“雅正”的要求也是李清照词论中的重要部分。她提出作词要高雅庄重来反对柳永词的艳俗风格。两人虽然都长于创作恋情题材,善于表现女子细腻婉转的闺情,但柳永用词更加露骨大胆,体现世俗化倾向。李清照的词作中鲜有外貌描写,更加侧重于对女性心理的描摹,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剪梅》等都没用出现形容女子体貌形象与床笫屏风的庸俗艳句。
李清照的雅正观与她所处的阶级地位和文化环境不无关系。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最高官至太学博士,精通儒家经典,勤于著作,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朝中重臣之子,其本身是太学生,又对金石文物的研究很有造诣。从家庭环境可看出两点:一,李清照及夫家都是官宦出身,完全隶属于士大夫阶级。二,她的直系亲属都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这两点对李清照的雅正观有直接影响。首先,第一点决定了李清照的士大夫阶级立场,而在士大夫“士君子”的理念中,雅正既是士人的道德属性,又是词作的重要审美要求。从阶级性来看,李清照的“雅正”与柳永的“艳俗”的艺术审美对立实质上是士大夫意识与市民情趣的对立。其次,第二点为李清照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当中使得李清照以人文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以上两点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其“雅正”的艺术审美趣味。
从《词论》中李清照赞同秦观词“主情致”以及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可以看出,她认为词应以言情为主、婉约为正宗。李清照词的题材大概可分为三类:反映游饮惜花的悠闲生活,表达恋情和思夫的闺情,体现国破家亡的飘零孤苦。这些都是传统词的创作题材,李清照在这些方面并没有突破。这一缺陷和她的性别在封建社会的局限性有直接关联,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李清照自幼博览群书,眼光敏锐,对社会和历史都有独到的见解。她个性刚强,追求人格独立,是一个有个性有见识的才女。靖康内乱之际,而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临阵脱逃,李清照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夏日绝句》。宋高宗绍兴三年,朝廷派签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特作诗《上枢密韩肖胄诗》为韩、胡二公送行。从这两件事看,李清照绝非目光短浅的小女人,而是一个关注社会时事、有满腔爱国热情的女子。李清照也有表达胸怀情志之作,只不过她采用的是诗这种体裁,而不是她擅长的词。这体现出她的“词主情致”的观点,在她看来,词是言情的文学体裁,是书写人们情感世界和最深刻的心灵体验的抒情工具,但要想抒发豪言壮志则必须用诗来体现。
李清照是个完美主义者。她不仅仅重视词的体制,要求词符合音律,具有韵律美,同时还要追求高雅的审美层次,强调词的整体性,要求达到“浑成”的风格。一般而言,在一首词中能有一两处流芳千古的佳句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但李清照认为只凭那一两句语出惊人的句子还不能成为词中的上品。因此,她批评张先等人的作品“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真正的好词应当必须符合音律、意趣高雅,同时还要内容充实、整体协调。
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来看,《词论》除了表现出在词方面的文学批评价值外,最重要的是使词摆脱了作为“诗余”的尴尬处境,从本质上提高了词的地位,让词真正地走向成为独立文学体裁的道路。这是《词论》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李清照对词的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望,更是李清照青史留名的原因之一。
注释
① 吴丈蜀.词学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9:5.清初徐釚认
为《诗经》中有长短句结合、重叠句式、换韵调等句式,这
些句式开启后代词的形成.
② (清)刘熙载.艺概[A]//艺概注稿[M].袁津琥,校注.北京:中华
书局,2009:483.
③ 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5:139.“采诗入乐”就是先在民间收集诗歌,然后经
过考正斟酌后与音乐相配.这一时期以音乐为主题.
④ 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5:209.这一字音法则形成于人们对乐坛上熟悉曲
调的反复谱写,每次谱写都要按照原曲调的韵律,时间久
了渐渐成为定式,形成统一的法则.
⑤ 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中提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
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⑥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