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爵士时代的情感悲剧(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2 15:5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潘文文
分享到:

 

  三、结论

  在《夜色温柔》的卷首语部分,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已与你同在,夜色这么温柔……但这里没有一丝光明,除了那随着阵阵微风吹落,穿过暗绿和回环的苔径的天光。”这正是取自于诗人济慈的《夜莺颂》,也正是菲茨杰拉德匠心独运的地方。诗歌中显示出来的黑夜与白昼的深刻对比,被菲茨杰拉德很好地援引到小说中。白昼与黑夜在小说中都充满了象征意味:白昼象征着现实社会的激情四射、活力无限和诱惑重重,同时也暴露着残酷、冷血和暴力;而黑夜则是一种梦境的代表,具有美好、温情、令人遐想和迷恋的味道,但却也充满着沉闷与孤寂。小说悲剧的本身就蕴含着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境,现实社会的吸引力与内心世界的沦丧在主人公迪克与尼科尔的爱情与婚姻里蔓延开来。他们在“黑夜”里身心俱疲,在“白昼”里归于安宁。

  注释

  ① 马梅.性由行定——夜色温柔中性别错乱初探[J].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

  ② 严健生.解读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的另类形象[J].贺州

  学院学报,2009,25(2).

  ③ F·S·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④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参考文献

  [1]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魏红梅.自我的迷失与回归——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

  的人格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 严健生.解读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的另类形象[J].贺州

  学院学报,2009,25(2).

  [4] 赵戎婧.魔鬼的时代——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4).

  [5] F·S·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6] 李磊.消费文化导演的现代悲剧——解析菲茨杰拉德夜

  色温柔里的主人公[J].外国文学研究,2010(4).

  [7] 秦苏珏,程锡麟.温柔夜色中的得与失——从夜色温柔看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梦幻破灭主题的深化[J].四川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5).

  [8] F·S·菲茨杰拉德.崩溃[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 马梅.性由行定——夜色温柔中性别错乱初探[J].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