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我国英美文学评论中现存问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4 16: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嘉渝
分享到:

 

  摘 要: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思想精华,是一个国家的知识宝藏。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都会有其特殊而又精彩的文学体现。因此,不同地域对于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文学感受并未一致,从而产生对于异域文学的评论差异,这是正常的一种文化差异现象。笔者从我国对于英美文学评论出发,挖掘其中潜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英美文学;评论;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

  前言:

  世界文化是一个大舞台,文化精髓随处可见,随着地域的差异,世界文化出现差异,才形成如今这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人类文明因此也爬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文学是人类思想精华的记录本:有希腊文学的动人神话,它是希腊古代人民的宗教结晶,再融合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总结出来的;有浪漫主义的法国文学;有精彩绝伦、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等等。英国和美国也是一个文化大集合之地,因此也不缺乏这两片土地对于人们的熏陶,从而诞生了特有的文学气息。英美文学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新鲜、富有冲击感的存在。在新的文学冲击后面,不同国人对于他们文学的评论就变得不完全一致了,从笔者观点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研究方式带来的评论问题、传统文化的存在让国人对于英美文学的接受能力稍有下降而出现的评论问题以及由于翻译问题使学者产生误导,导致评论问题。

  一、文学研究方式使国人对英美文学的评论错误问题

  国人对于英美文学的评论,早起只是简单的评论,即所谓的根据个人观点而出现对文学的评论。早期文学评论包括个人对于文学的看法,以及相关问题的感悟,并没有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性评论,及其容易出现评论误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英美文学的影响,国人对于英美文学的评论开始趋向于更深层次的评论,包括作品主要思想内容、创作背景、表现方法、创作风格等等,开始上升到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研究性评论。此时期会有很多英美文学的正确解读,对于早期的误解有所缓解。但是基于很多国内思想学派的影响,对于英美文学的误解来自于学派影响,因此也是根本性的误解。比如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时,我国文学研究者开始探讨空间性在文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然而在这些空间思维扩散的时候,人们却出现了部分以偏概全的现象。即有关于文学分析中的类似问题均采用空间性才解读,实在是荒谬之举。比如我国学者王莎烈在解读奈保尔的作品《魔种》之时,很多时候都应用空间性来评论,导致出现了误解整个文本的现象。在《魔种》中,在社会层面来说,反映了伦敦贵族腐败生活和印度穷苦人民生活的差距;在心理层面来说是印度游击队的自卑和对伦敦的迷茫。在小说中这些王莎烈学者评论地正确,然而他却认为这是社会空间和个人心理空间的反映。实则不然,这是马克思存在决定意识的作用,并非是空间的解读。如果王莎烈学者能够抛开空间的“禁锢”,相信很快也能评论正确。所以说,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必须从多个方面分析,才能得出真确的结论,不至于误导读者。

  二、传统文化使国人对英美文学的评论出现错误

  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尽管如今不乏创新者,但是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文学工作者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我们且以名著《乌托邦》来分析:乌托邦被众多中国学者认为是一个是非之地,常常有人用词或者句子描述它。比如“我们生活在一个乌托邦一样的世界里,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没有向前的希望,那是一个理想之地”。这样的误解来自于传统文化对于文学工作者的影响,认为乌托邦太过于理想化,不可能实现,因此被人唾弃。然而恰恰相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刚好成为西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来源之一,对英美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阶层都有变化性的影响,有一个启蒙的作用。特别是罗斯福时代开始后,福利社会便是乌托邦的缩影,可以说是借鉴的十分恰当。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其中的关键,不能受传统文化所驱使,导致出现了对于英美文学的错误评价。当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作为国人是必须好好研究的,但是不能死板套用。

  三、翻译问题使学者产生误导性评论

  由于英文语句结构和语法结构与汉语都大不相同,如果缺少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那么英语和汉语之间便存在着语言的隔阂。英语到汉语的翻译,便是中国学者对英美文学评论错误过程之一。即使有优秀的翻译工作者,也未必能完美的完成翻译工作,其原因是翻译工作者只是对字面的翻译。如果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作者主旨、创作方式的等,也很容易给学者造成误解。尽管现在很多学者都能有英文的阅读能力,但是在中国,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不能完成英文的阅读工作,只能借助于翻译作用,这部分人群就很可能会出现前者所说的问题。因此,文学工作者要完美的评论英美文学,最佳的阅读途径便是直接阅读原版英文作品。当然,这需要我们文学工作者强大的英语功底。

  结束语:

  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作品精华,只有正确地解读了,才能真正吸取其中的精髓。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评论出现差异往往是由于文学差异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工作者,我们必须克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才能从灿烂的英美文学中拾到精髓,才能完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文学评论。

  参考文献:

  [1]徐飞.试析我国英美文学评论若干问题[J].重庆科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41-144.

  [2]艾晶.解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芒种,2013(22):27-30.

  [3]刘茂生.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兼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8(02):13-1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