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摘 要: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由于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因此,中国式悲剧作品的悲剧精神有了许多的争议和不足。在与西方悲剧作品对比中,我准备从“大团圆结局”“道德完美的悲剧人物”以及“过分的虚幻的外力寄托”三方面浅析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关键词:中国悲剧;桎梏;完美结局;绝对对立;外力;元杂剧
作者简介:刘璐(1993.1-),女,山东省潍坊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
“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 ①哲学家尼采给了悲剧艺术高度的评价。而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中国古典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处处体现着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和批判。当然,以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的悲剧作为评判悲剧的立足点和评判的圭臬是不合适的。毕竟梵高画不出《富春山居图》,而兵马俑中也不会有断臂的维纳斯。然而,中国古代的悲剧作品,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教育的掣肘,在我看来有了些许不足。所以想借几篇知名的作品,来分析一下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一、掩盖丑陋,否极泰来的完美结局
邵曾祺认为,中国有一种类型的悲剧,是在“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后,挂上一条欢乐的尾巴。②邵先生所指的这条欢乐的尾巴就是中国的悲剧故事经常带有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是中国人民在儒家道德思想教化下衍生的产物。受伦理道德约束,我们的先人不愿意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
中国元杂剧的主人公总要在结尾来个悲转喜,苦转甜,如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所言: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那些情侣一定会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些潦倒穷困的书生最终会金榜题名,这些结局,冲淡了悲剧振聋发聩的力量,一味地“好好好好好”,更撕开了我们软弱不愿正视命运冲突奴性的面具,体现了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窦娥冤》中窦娥行刑前血溅白练、六月风雪,亢旱三年三桩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誓愿竟然借天神之手得以成真。更不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将元稹《莺莺传》的悲剧性结尾大逆转,张生的变心另娶变成了与莺莺白头偕老,恩爱一生。但这种用理想的,虚幻的人为或鬼神干预的方式结束悲剧,不愿正视与千古文明同在的软弱和浅薄,这正是中国悲剧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桎梏,是中国悲剧中的悲剧。③
二、悲剧人物过于正面,几乎无道德缺失
王宏维在《命定与抗争》一书的作者序中谈到过两个悖论,其中一个悖论是悲剧精神的非道德性和中国古典悲剧的道德中心化倾向的背驰。“就像一条蠕虫折腾一圈最后咬住的仍是自己的尾巴,中国古典悲剧往往又贯穿着道德教化的功能,即使在戏里宣传三纲五常,悲剧冲突最终也由伦常来调节推动”。
中国的悲剧精神一直是受儒家伦理三纲五常所催化衍生的,这就要求我们中国古代的悲剧主人公必须善良正义,符合历史和社会大众对于道德规范的追求。《窦娥冤》中的窦娥是绝对的忠孝善良的典型。她的悲剧命运,个人与家庭的不幸,残酷的专制统治全部都是窦娥这个正义化身的对立面。④当主人公成为历史正义的化身时,他们之所以会遇到悲剧和打击,不是因为道德上的缺陷,而是由于邪恶力量的实力过于强大。过于单一的冲突矛盾使故事的悲剧性变得单薄。这就使悲剧美中重要的反抗精神削弱了。王宏维先生说过,中国古典悲剧中两方针锋相对,其激烈程度比起西方悲剧来也较弱,其悲剧性的雄浑和强度也就随之减弱。中国悲剧精神里这种“绝对理念”对作品来说是大大的减分。
三、虚幻的精神寄托,降低抗争主动性
悲剧的美感在哪里?朱光潜先生认为“悲剧的基本成分之一就是能唤起我们的惊奇感和赞美心情的英雄气魄。我们虽然为悲剧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却又赞美他的力量和坚毅。”⑤试想,如果主人公面对命运不是自身积极主动的进行抗争,而是靠着外界力量和虚幻的寄托帮助扭转局面,你还会不会感受到主人公所保持的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呢?答案是否定的。“借助外力”在中国的悲剧中屡见不鲜,《长生殿》中,杨玉环与李隆基在绝对权力“上苍”的帮助下,非仙的李隆基升天,恩爱人良缘。《铡美案》 中被陈世美抛弃的秦香莲,在包拯包青天的英明断案下获得公正,惩处负心郎。如果没了英明的皇帝,包大青天,甚至牛鬼蛇神,圣贤如何展才华,百姓如何洗冤屈,李杨如何成眷侣!⑥
中国古典悲剧精神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在正邪对立的中国式悲剧世界里,邪恶势力可以辗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中华民族拒绝妥协,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和学习。当然,也不能忽视中国悲剧精神所暴露出的问题。毕竟,我们只有正视这些不足,看到千年文明所同在的软弱与浅薄,把事实与糟粕完整的呈现在阳光下,我们才会进步。在艺术“最高阶段和冠冕”的殊荣下,中国的悲剧精神虽有不足,但只要予以正视,仍会焕发出奕奕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宏维著.《命定与抗争 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 1996年版 作者序 第1页
[2]熊元义著.《中国悲剧引论》 2007年版 第13页
[3]王宏维著.《命定与抗争 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 1996年版 作者序 第2页
[4]张文澍著.《元曲悲剧探微》 中华书局 2008年版 《窦娥冤》研究
[5]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 2006版 第83页
[6]王宏维著.《命定与抗争 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1996年版 第12页—第15页
[7]王宏维著.《命定与抗争 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 1996年版 第11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