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与文学经典化分析
摘 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是研究讨论的话题,是一部经典之作。但是为什么《红楼梦》会成为这样的经典,就需要对其艺术品质、流变等进行分析,只有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质,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意义更加深刻的作品,提升作品的地位,从而使文学作品成为经典。
关键词:“红学”;文学;经典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
前言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著作,讨论其蕴含的文学经典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许多文学大家的分析和讨论中,也不乏对“红学”独到的见解。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红学”,上至国家的领导官员、著名文学作家,下至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的人数之多,不亚于西方研究莎士比亚的人数。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不管国家的政治经济如何变化,《红楼梦》一直都作为文学的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会像其他的作品一样随着社会形态而起起伏伏。本文就将对其文化经典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其中的奥秘。
1、在艺术描写上的突破
《红楼梦》中有着大量的生活情景描写,读者透过作者字里行间的描述感受到的是有如生活本身一般自然多样化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称赞红楼梦做到了生活与文学的无缝对接。我们从整体上来看,《红楼梦》主要记叙的是一个庞大家族的日常生活,但其在记叙过程中展开的面是十分宽广的。毫不夸张地说,生活的边界在哪里,《红楼梦》的边界就在哪里。我们不仅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宽广度,更要感叹的是作者对于生活真实性的还原上,作者是从生活实际的逻辑出发,钻研好了书中每个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强赋在人物上。对于整个封建家族的大家族贾政和王熙凤等人也是顺着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对待,让其“畅所欲言,为所欲为”。虽然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作者对于人物的喜爱和厌恶之情,但作者还是做好了激励的隐藏工作。
我们说《红楼梦》表现出了极大的客观性,但它并不是如记述历史一般生硬冰冷,而是展现出了极大的热度。从某个方面来讲,整本书的描写也是作者最主观意愿的表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在书中流露出了自身对于生活的审美标准,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于生活的描写无不透露出强烈的艺术气息,后来人们将其称为“冷眼深情”的艺术风格,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作者在每一章节都洒下了自己的热血,所以我们读起《红楼梦》来才会觉得那么生机勃勃,在不经意间就被书中的细微描写所动容。既主观又客观的表达形成了《红楼梦》的艺术悖论,正式由于这一超脱的艺术悖论,让《红楼梦》摆脱了主观和客观的双重束缚,达到了真正的艺术殿堂。
2、在小说模式上的突破
虽然中国古代有许多描写爱情的小说,但是都不如《红楼梦》经典,也都经不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自从《红楼梦》在18世纪创作出来,就一直获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获得了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与其在小说模式想的突破息息相关的。首先,“红学”创造了言情小说的新模式,因为之前虽然也有一些戏剧、诗歌或者小说来描写爱情,但是大部分都是才子与佳人相间之后,就互相爱慕,产生了感情,在暗中传递消息的过程中被发现后便受到了阻挠,使两人都非常痛苦。而结局不是才子考中了状元,得到了皇上的赐婚,就是两人得不到祝福而相继殉情。但是《红楼梦》跳出了这种陈旧的言情小说模式,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经过了长期的了解之后才互相产生的爱慕之情,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导致林黛玉因病而死,贾宝玉也选择了出家。这种新的言情模式容纳了现代的爱情悲剧,所以才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从事实来看,《红楼梦》中的爱情新范式一旦流行开来,就会导致才子佳人式的文学模式被拆解,而后来无论哪位作家所写的爱情悲剧,都会被不自觉的列入与《红楼梦》的对比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后的爱情小说,尤其是爱情悲剧,不论作者如何构思,如何创作,都很难跳出《红楼梦》的爱情模式。
3、典型、意境和意象并行出现
通常意义上,作者在创造作品的时候往往向着书写经典或者营造一定的意境,再不然就是刻画特殊的意象,但《红楼梦》却同时将三项任务都完成了。首先,整本书创造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等十分经典的人物形象,显得十分难得,但更加可贵的是,整本书还弥漫着犹如诗一般的意境。每当读者读到描写大观园的句子时,脑中总能呈现出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境。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书中有着绛珠草、通灵宝玉、太虚幻境等等象征意象,给人充满遐想的空间,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直到今日其中还有很多我们未能参透的秘密。总的来说,《红楼梦》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精华。
结语
总而言之,《红楼梦》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一部文学著作,其书中丰富多彩、浑然天成的语言都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其在言情小说模式上的突破无疑也是其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书中的典型事例和营造出的意境,都极易把人们带入到情境之中,耐人寻味。除此之外,由于其语言使用的是白话,也更加真实、具有表现力,展现了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和描写的丰富性,因此,才能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参考文献:
[1]. 曲沐.“红学”勿反《红楼梦》[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67-69
[2]. 杜景华.新世纪红学[J].红楼梦学刊.2000(02):13-17
[3]. 高淮生.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王蒙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十一[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39-44
[4]. 高淮生.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二——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9-35
[5].童庆炳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 [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5-1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