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浅析
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来华旅游的国外游客更是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对这些景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旅游景点的名称,因此,这些景点名称翻译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中国的印象,这些翻译也起到着传递中国文化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旅游景点英译方法的探论。我们在无论是在阅读旅游资料时还是在各种旅游景点旅游观光时,各个旅游景点的名字是最先跃入眼帘的。景点的名字都是有所起源,有所根据的。人们通过这些名称就会对这些景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理解。对旅游景点名字的翻译最好就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深层次的每一个景点所特有的文化底蕴。针对景点名称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四种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通常当遇到用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特定景区名称,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语义空白,两种语言的语义不对等,会采用音译法来翻译,这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根据汉语读音,将景点名直接用汉语拼音标注。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不能传递出更多的关于景点的信息,但也能够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体会到中国汉字发音,对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是大有好处的。
旅游景点以人名来命名时或者与某些历史人物相关联时,我们常常对这些人名采用音译法。如,“李白”译为“Li Bai”,“周恩来”译为“Zhou Enlai” “毛主席纪念堂”被译为 “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里面的毛主席就被直接音译成人名,对这个历史景点的译名也采用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总的来说,对人名的翻译使用该种方法是比较直接有效的。
以本地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一般按汉语拼音字母来直接音译命名。如“北京”译为“Beijing”,“桂林”译为“Guilin”,“乾清宫”译为“Qian Qing Gong”。一些城市的名称直接采用音译法比较容易理解,朗朗上口,但是有历史典故和深厚文化渊源的旅游景点,音译法在传递信息和文化输入功能上就很弱。
二、直译法
当景点的名称中包含了有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称又包含了通用名称,我们会采用逐字翻译,以单个汉字为单位进行的翻译,也就是直译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汉译英时常常选用的最基本方法。翻译的英译名都基本保持了景点中文的语言形式,通顺易懂,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翻译方法。“黄河三峡景区” 被译为“The Yellow River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郁金香园”被译为“Tulip Garden”,“青龙寺”译为“Green Dragon Temple”,“黄鹤楼”译为“Yellow Crane Tower”,“鼓楼”译为“Drum Tower”,“大冰瀑布”译为“The Grand Ice Fall/The Great Frozen Waterfall”, “碑林”译为“Stone Forest”。 当然也有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情况,如“张家界风景区”就被译为“Zhangjiajie Scenic Spot”, “杜甫草堂”就被译为“Dufu Cottage”。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有相对应的词汇表达时,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能够有所对应,这种方法对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就最直观,能让外国的游客更容易理解。同样的,虽然直译法比音译法的实用范围还要更大,但它和直译法一样,对于有历史典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的名称翻译,文化的传播功能也不够强。
三、意译法
很多旅游景点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很多历史典故和文化渊源,在翻译此类旅游景点的名称时,简单明了的直译法不能够满足表达出景点历史文化内涵的这个深层次的需要。为了使国外的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突出各个旅游景点的不同特点,对于这类旅游景点我们多采用意译,不拘泥于名称的某一个字或者词的翻译,而是从整体和旅游景点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出发,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翻译,争取成功地表达出文化内涵,消除文化差异。如“颐和园”被译为“ Summer Palace”,景点“郭岗顶”,地形如莲花宝座,故英译名为“Guogangding Lotus Peak”。如收藏了藏传佛教各家各派的经典书籍印版的“德格印经院”,英译名为“Dege Scripture Printing lamasery”或“Dege Buddhist Sutra Printing House”,译文都有效地传达出了源语言信息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上去突出所译景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意味更加深远。
四、音译法和意译法相结合
一般旅游景点的名称,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大都由专有名称加上种类名称的偏正词组形式构成,基本上也都以词组或者短语的形式出现。在对这类旅游景点名称进行翻译时一般对专有名词采用音译法,即对景点的名称直接用汉语拼音标注,在后面附加括号内加注英文翻译的方法。这钟翻译方法不仅能弥补单纯音译不能够表达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缺点,又可以避免了一些较难翻译的词语在直译时出现的语意误解、词不达意、表达累赘等弊病。如“花港观鱼”被译为Hua Gang Guan Yu (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孤山”被译为Gushan (Solitary Hill)“断桥残雪” 被译为Duanqiao Canxue(Melting Snow on BrokenBridge)。这样包含的信息量大且意味更加深远。
以上介绍了中国国内旅游景点名称英译经常使用的四种翻译方法及一些翻译案例典型示例。在实际应用这四种方法进行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时,也存在拼写和错误,中式英语,过度直译,缺少文化内涵等各种现象。在具体的实际翻译中我们还要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的同时,也要多站在外国游客的角度思考,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力争使名称的翻译能够让国外游客们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中国五千年传承的独特悠久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容易被外国游客所理解和接受,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