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言语的特性在朗诵和演讲中的应用
摘要:内部言语以生物电信号为载体,具有片段性、隐蔽性、相关性和简约性等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专项训练促进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恰当地结合,以此促进朗诵和演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内部语言;演讲;运用
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19—02
一、内部言语的特点
(一)隐蔽性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所以,语音的隐蔽性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当人们在头脑中考虑某种行动计划或希望调节自己的行为时,就使用这种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在进行内部言语活动时,言语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把电极放置在被试的下唇或舌头上记录其动作电位,结果发现,在出声数数或完成简单应用题时,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节律与在内心默默地完成这些任务时的动作电位的节律是相同的。可见,内部言语的实质是一种言语活动,它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二)相关性内部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阅读、写作、运算、交流实践发展起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思维发展。内部言语发展又促进口头言语、写作、运动、交流能力发展。内部言语与思维密切相关,但内部言语不等于思维活动。(三)简约性内部言语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流的言语,它不存在直接要让别人理解的问题,因而可以用十分简约、概括的形式出现。言词简约,句子成分简约,段落简约,中心思想简约,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一个符号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
二、内部言语在朗诵和演讲中的应用(一)内部语言的链环作用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些表面语言的句子之间需要用内在语把前后的语句更贴切、更紧密地衔接起来。比如,演说的导语说完之后,在继续演说内容的主体时,演说的语气有所降低,有的人只知降低调门,却不知怎样正确把握。实际上,在导语之后心里要有一转换语句:“欲知详情,请听我继续往下说。”在这样的内心提示下,语句的表达就会从导语的醒目色彩转换成主体部分从头说起的意味。(二)内部语言的引导作用有些祈使句句子短,还有些词组只有几个字,意思厚重,表达要求高,不容易把握,很难说好,有的人甚至找不到音,不知道怎样起调了。这时,内在语可以帮忙。
由心中的内在语引导,这样的句子表达效果会更好。比如,广告语中只要播音员说出“××冰箱”这样孤立的四个字,播音员恐怕很难把握其感情质量,这时就要借助于内在语来帮助,如心中在“××冰箱”四个字前面加上“我喜欢……”,或者“我赞美……”,或者“我向大家推荐……”这样的内在语,引导自己把“××冰箱”几个字说得内涵充实、意味丰富。当然,内心还要有关于这个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充分理由和信任才能表达好。
(三)内部语言的自我暗示内部语言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提醒和调节,提供充分的表达依据,从而改善外部语言的表达。这依据听的人不一定明白,但可以感受其中的丰富内涵,避免读成空洞、平淡、泛泛的语调。
比如:艾青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前后出现了四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朗读时如果通过一声比一声高来处理,虽然能表达寒冷的程度,但是语调不一定能调整好,如果通过内部语言的暗示,也许能有更好的效果。第一次暗示自己:雪沫子落在大地上;第二次暗示自己:雪花飞扬;第三次暗示自己:大雪纷飞;第四次暗示自己:大雪纷飞,冰封千里。通过这样的暗示,在演说的声音中展现一种力度。
三、内部言语的训练内部言语流畅地转化为朗诵和演讲的外部语言,需要在科学的训练方法、大量的言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言语习惯。这种由内而外的有效训练能有效地指导朗诵与演讲的言语实践,是朗诵与演讲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内部语言进行科学训练,使之具备桥梁作用,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内部对话、对象代入三种重要方法来实现。(一)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就是以朗诵稿和演讲稿件文字描写为原型,在演讲者的脑海里随着朗诵和演讲的进度把稿件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由此生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身临其境在宣传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下,以稿件为依据,以播音员、主持人的生活经验对语言材料进行丰富、补充、升华,最终实现宣传目的。身临其境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类工作人员在进行语言创作时调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内部技巧。从备稿到演讲整个过程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它是以训练为基础,达到熟能生巧的朗诵演讲技能。在处理语言文字稿件中的形象性内容时,理解是第一位的,但在此基础上,把形象性的内容化为具体的画面,甚至是联想自己类似的经历,由此而生发相应的感情,使朗诵和演讲富于鲜明的形象性。(二)内部对话
内部对话是指在理解语言文字稿的逻辑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字里行间更深刻的含义及把握鲜明的语句关系,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并外化为有声语言,使得稿件内容成为自己的“心里话”,在体态语的辅助下传达给观众。内部对话是在朗诵和演讲过程中处理逻辑性内容时常用的处理技巧。内部对话和身临其境一样,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内部技巧。内部对话的训练一般有两个步骤:首先是理解文本。文本是由语段组成的,但它所表达的意蕴绝不是语段的简单相加。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语段中内含的意义,这些意义有的是词语的附加意义,有的是词语的色彩意义,甚至是特定背景下的临时意义。其次是感受文本。理解是理性的,而感受则是感性的。朗诵和演讲更倾向于调动观众和听众的感性,这就需要语言传播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先调动自己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稿的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因果,获得自己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有声语言传递给观众和听众。(三)“对象代入”
对象代入是指在语言传播工作中,语言传播者将观众和听众代入自己的语言文字材料中,实现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零距离对话。在训练过程中,要争取做到任何对象都能代入文字材料。在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有一个滑稽但形象的场景能很好地诠释对象代入:包龙星滔滔不绝的言语让弯曲的铁管慢慢地变直了。虽然这是电影艺术的夸张,但它形象地表现了语言传播者在语言传播工作中必须要有能使“顽石点头”的决心和信心。内部语言具有片段性、跳跃性以及不完整性,而外部语言则表现为连贯性、完整性。由于各有特点,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在朗诵和演讲中互相转化比较困难。但是通过身临其境、内部对话和对象代入等方法,以日常训练为突破口,可以使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产生互补、互动、共生的训练效果:内部语言会趋于规范明晰,而外部语言则趋于生动开阔,内外逐渐协调,内部语言外化为外部语言,语言传播者将自己的理解、感受等通过外部语言传递给接受者,最终实现感情共鸣,达到宣传的目的。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虽然是不同的载体,但是,恰当利用内部语言的特性,能够使内外和谐统一,进而增强外部语言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陵.内部言语认知谈[J].语文学刊,2011(06).
[3]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4]杜隽隽.内部言语特点分析——兼与伍铁平等商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5]白春香.生命的言语化律动——论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的构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