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2)
1.规模和内容
金代捺钵保留了传统渔猎的生活方式,其季节性及时间规定不像辽朝那么严格。金代将“四时捺钵”改为春、秋两季的捕猎活动。傅乐焕先生说:“辽居留之时期长,金居留之时期短,辽之行动复杂,金之行动简单尤重要者。”[10]元代并非遵循“四时捺钵”的习俗及春水秋山活动制度,但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两季的捕猎活动仍称为春水、秋山。清代的行宫文化,也受辽代捺钵的启发。木兰秋猎相当于辽代的秋捺钵,辽代秋捺钵的主要活动“呼鹿”,清代则称“哨鹿”。清人查慎行《人海记》云:“哨鹿之说,《辽史》已有之,但未详其说,今特誌之。”
2.军事方面
金朝借助秋山围猎时机操习骑射、巡边耀武。元朝的围猎与战争地位相当,资料记载:“围猎在十二世纪时的蒙古人的社会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书中常与战争并提,组织围猎被视为重大行动。”[11]清代木兰秋猎制度更加完备、严谨,是军国大事,具有军事训练的性质。并被视为“本朝家法”,除进行“哨鹿“外,还要举行大规模的围猎[12]。
3.政治方面
金代国家权力机构随着皇帝转移,使得春水秋山行宫成为处理国家内政外交的重要场所。金朝初年,甚至还在驻夏行宫举行过科举考试[13]。元代春水秋山被傅乐焕先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入主中原前袭辽之制,后期夏秋出塞,春冬在燕京[14]。无论前期后期,其政治中心都跟随皇帝行踪转移[15]。清朝的行宫并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在这里多会召见一些蒙古各部的王公首领,促进边疆团结,构建北部边防。
可以说金、元、清三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辽代捺钵文化的影响,并对辽代的捺钵文化进行了适合本朝国情的改进和完善,使捺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统治阶级。因此,辽代捺钵制度的创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俊瑞,李波.析契丹语的“捺钵”[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2][3][4][5][6](元)脱脱.《辽史》卷32《营卫志中》,中华书局,1974:373-376
[7][14]傅乐焕.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A].辽史丛考[C].北京:中华书局,1984.
[8](元)脱脱.《辽史》卷59《食货志上》.中华书局标点本,第925页.
[9]全辽文:卷5[M].
[10]傅乐焕.辽史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100.
[11][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M].民族出版社,1980:95.
[12]毕国忠,李文甫.避暑山庄文化与辽金捺钵习俗.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
[13]刘浦江.金代捺钵研究.
[15]尤李.辽金元捺钵研究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