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无情”的历史,“有情”的文学(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5 09:4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文文
分享到:

 

  二、文学是“有情”的

  正是由于沈从文认识到历史是“无情”的,历史是偶然的、残酷的,人在历史面前是无奈的。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而不是个人的历史,因此,沈从文想借助文学的“有情”来对抗历史的“无情”,以此建立一种“有情”的个人的历史。

  (一)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沈从文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隔膜的,是无法沟通的,而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使一个人的悲欢能够和更多的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在《爹爹》中沈从文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隔膜的。傩寿先生中年丧子之后,城里人人都可怜他,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他。他们认为傩寿先生是专为他们的小孩看病才活到这个世界上的,有了病痛才记起他。他们本是怀着好意不让医生坐在家里自卑自叹,纷纷请他看病。但是,当傩寿先生来到家里后,他们却用极为同情的话来提起医生的伤心事,谈到那个淹死在异乡水里的人。实际上,傩寿先生不愿人提起这件事,这是揭傩寿先生的伤疤,会增加他的凄恻。

  沈从文通过文学的形式,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同时,沈从文也将傩寿先生丧子之后的内心世界细腻生动地展现出来。傩寿先生丧子之初,关了药铺,“整天的随便哭,如同一个小孩”{7},逃到玉皇阁与孤魂野鬼为伴,在钟声下哭着过日子。后来,在家中呆坐着,神气也跟之前不一样了。笑,也不是往天的笑了。虽然遭受了丧子之痛,但是,傩寿先生从不拒绝来人的请求。通过沈从文的细腻描写,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傩寿先生的那种悲切的丧子之痛以及作为一名医生的无私和宽厚,从而能够真正地了解傩寿先生,和他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对人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这正是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正如沈从文曾经说过的:“一个好作品照例会使人觉得在真美感觉以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的。我说的‘向善’这个名词的意义,不仅仅是属于社会道德一方面‘做好人’为止。我指的是这个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8}

  (二)文学可以记录个人的“有情”的历史。沈从文还认为可以通过文学的形式将个人的悲欢记录下来,形成关于个人的“有情”的历史。《爹爹》中沈从文着重讲述了傩寿先生的丧子之痛,唯一儿子的突然去世给他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沈从文通过小说的形式细腻地写出了傩寿先生潜伏在内心的丧子之痛,从而将傩寿先生的个人悲欢记录了下来,形成了关于他的个人的“有情”的历史。

  人生中的诸事物总是转瞬即逝,但是却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永生。同时,作家还可以通过文学创作,使个人的生命获得永生。“能用文字,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光,熠熠照人,如烛如金。”{9}因此,沈从文希望通过文学的形式将个人的悲欢记录下来,形成关于个人的“有情”的历史。

  沈从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文学理想,也跟他的民族身份有关。作为一名湘西少数民族作家,沈从文知道,“历代封建王朝修撰的正史,除了记载对‘蛮族’实施征服杀戮的‘伟绩’,照例对他们不屑一顾。而他们自身又无法记载自己的历史——无论苗族还是土家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10}到了近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也曾出现过一批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常常不得不对外隐瞒自己的民族身份,无法喊出自己同胞的心声。沈从文实际上把自己作为湘西的代言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写出湘西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而把湘西人的历史通过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由于对湘西人民遭受到的种种苦难的深切同情,沈从文的作品中总“带着一分淡淡的孤独悲哀,仿佛所接触到的种种,常具有一种‘悲悯’感”。{11}“其文字表层,实近于一种平静而浸透伤感的倾诉”,他“采用这一叙述策略的目的,在于让湘西土著民族获得外部世界的理解、同情,乃至于认同”{12}。

  三、结语

  总之,由于沈从文特殊的少数民族身份和独特的自身经历,使他对历史和文学有着异于常人的看法,沈从文将这种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入思考融入在《爹爹》中,通过《爹爹》表达了他独特的历史文学观。沈从文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写出湘西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而把论文格式湘西人民的历史通过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让湘西土著民族获得外部世界的理解、同情,乃至于认同” {13},这体现了沈从文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1}{4}{5}{7} 沈从文:《爹爹·沈从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 229页 ,第226页,第227页,第229页。

  {2}{3}{6}{10}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第30页,第26页,第33页。

  {8} 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刘洪涛编:《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9} 沈从文:《烛虚·沈从文全集》(第1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11} 沈从文:《湘西散记序·沈从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