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孽海花》中金雯青人物形象的变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6 11: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徐嘉穗
分享到:

 

  在第十回,金雯青曾听外国人毕叶这样描述中俄两国的差异:“...实在贵国的百姓仿佛比个人,年纪还幼小,不大懂得世事,正是扶墙摸壁的时候,他只知道自己该给皇帝管的,哪里晓得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道理呢。...若说敝国,虽说政体与贵国相仿,百姓却已开通,不甘受骗...土地是百姓的土地,政治是百姓的政治,百姓是主人翁,皇帝、政府不过是公雇的管账伙计罢了...”(第十回)在后来的谈瀛会上,金雯青与众友人谈论时,有人道:“如今大家眼光,比以前又换一点儿了。...公子小姐们出门常穿西装,在京里应酬场中,倒也没有听见人家议论...”(第十八回)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不管是在政治,还是日常文化生活,都渗透着西方文化的气息,这使像金雯青这类的知识分子们更难压抑蠢蠢欲动的心,他们渴望着伸头张望另一个世界的摸样。因此,我们便更能理解主人公金雯青的人物形象产生变化的原因。

  2.开明者的影响及自我反省之结果

  当然,金雯青的变化若靠他一人是不可能有的,正因为有同时期开明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们的带动,金雯青才能更快地打开眼界,在思想上进行自我反省。《孽海花》中描写的一些开明知识分子有冯桂伦、黄遵宪、马建中等。其中,冯桂伦是老一辈官僚中的先觉者,极力主张办同文馆,鼓励士人精通外语、学习西方文化。在小说第二回,他告诫刚刚蟾宫折枝的金雯青应以“周知四国,通达时务”、“更上一层”(第二回)为目标。仁甫关于兴学堂、废科举的过人见解---与其得一两个少数杰出的人才,不如养成多数完全人格的百姓,都相当深刻。小说第十八回写薛淑云等海外归来的维新人物邀金雯青参加“谈瀛会”,讨论国际国内形势,充满理想气息和新鲜感。身边有如此热烈激情的思想文化圈子包围着,金雯青怎能不进行自我反省以跟上他们前进的步伐。

  四、描写人物变化的艺术手法

  1、“反传统”手法之运用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出格’。在描绘主人公金雯青时,作者几乎完全摆脱了传统道德观念和传统小说的善恶模式,通过向读者昭示金雯青的窝囊、无能,来反映人性中非理性力量的强大。”(《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杨联芬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75页)传统小说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或刚直正义,或凶狠残暴...而作者笔下的金雯青并非纯善之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他有着真实的人性,有着自相矛盾的性格,对于他的道德行为,是难以用善恶准则来衡量的。

  虽然金雯青内心深处散发着庸腐的味道,但那是晚清知识分子们的通病,是传统思想文化束缚的结果;他的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具有先进性思想的知识分子们所不同于一般百姓群众的优先之处。这里的金雯青并不能像传统小说里的主人公那样,对他做定性的判断。

  2、讽刺手法之运用

  《孽海花》中像金雯青这样的知识分子们,终身修炼的是文章、考据,孜孜以求的是科名、官爵,当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屡受侵害之时,这些知识精英们耗尽平生精力从事的,还是二十四史补正一类的学问。作者对这一形象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主人公周遭人事物的描绘,来展现金雯青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精神活动的发展变化。如第七回中描写的:“这日正是清明佳节,日丽风和,姑苏城外,年年例有一节胜会,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第七回)

  金雯青的生活圈子不仅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烙印,还不乏花红酒绿的节奏。在那会国运岌岌可危的时候,他们仍旧陶醉于花红酒绿的世界,作者将麻木不仁的沉睡者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来,批判讽刺了金雯青这类知识分子们庸腐落后的内心世界。即使受西学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有所觉悟,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控制着他们的还是中国传统落后的文化。金雯青的活力和本事只能在封闭而因袭的文化圈子中才存在,一旦出了传统文化的“常识”,就百无一用。

  从金雯青的人物形象变化可以看出金雯青的性格是自相矛盾的,而这种现象正是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碰撞的激流中裂变的结果。小说围绕金雯青的仕途、官场、爱情、出国等经历,还向我们展示了晚清名士大官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金雯青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与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对金雯青人物的描绘,使小说透露着现代审美意识的新鲜气息,而不是拘泥于正史的结论或传统的价值尺度。正是这样,《孽海花》表达出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者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关怀。当然,从金雯青的思想演变,引出的有关其变化的表现,变化的原因,及变化所反映出的晚清小说发展的特征也应该进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2] 陈大康 《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3] 黄磷、杨红彬 《明代小说》,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