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中的生态思想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7 14: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佩莹
分享到:

 


  摘 要:陶渊明众多作品中描写的恬静美丽之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这种生态思想不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更多的表现是生命的生态哲学。本文通过对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归田园居》、《饮酒》中体现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从生态学的视角,挖掘其山水田园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生态;自然;和谐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

  (一)社会背景

  魏晋时期,受道家及玄学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归居田园后的诗歌创作思想核心是“崇尚自然”,这个思想核心深深扎根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体现,反映“天人合一”的理念。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1. 对恬静田园生活的热爱

  人与自然和谐是陶渊明生态观最基本内容。陶渊明视大自然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其诗文中“自然”含义十分丰富,一是“天然的、原本的”,二是“自由的、不受外在制约”,三是“真、朴、淳”。在《归田园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率直地表达出他不受世俗所羁、热爱自然的本性。他想顺从自己的天性,与田园生活合为一体。“性本爱丘山”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受周围万物吸引而喜爱“丘山”,也因为炊烟缭绕的村落和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声,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他以“羁鸟”、“池鱼”比喻误落尘网之深,受到官场羁绊已久,以此反衬他归隐田园之心切。在田园里,他不仅可以感受田园的和谐之美,也可以体验脱离仕宦、归隐田园的心灵上的快乐,表现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2.对污浊现实的厌烦

  在他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污浊官场相对立的,他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本质的美。《归田园居》(其一)里,陶渊明用质朴的语言和意象描写一幅农家生活场景,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他把“丘山”和“尘网”作对比,反映自己本性热爱自然,却为了生计而误落尘网。这种尘网让他不能自由地为人处世,居于“丘山”才能让他任其真情,顺乎天然。诗文以其特有的乡土气息传达他对淳朴、宁静的生活理想追求,表现了他性本自然、绝无半点留恋世俗的独特气质以及对污浊现实的厌烦。

  3.天人合一

  人只有置身于天地之间,才能拥有生命的自由,享受自我;只有回归自然才能保持人的完整性,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根基处去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陶渊明田园诗中表现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关系,体现儒家民胞物与、爱及万物的仁人情怀,体现他田园诗的生态精神。例如《归田园居》(其二),躬耕自资的生活固然辛苦,但在他来,躬耕于田园,享受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描绘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自然状态以及朴素的生态意识,正是生态学所倡导的自然生态理念,也是他生态思想中“天人合一”的体现。

  二、人与自身和谐的生态思想

  (一)人文生态思想

  “生态”不只存在于客观物质世界,也存在于主观精神世界里。文人不能实现积极入仕梦想因而纵情山水,去实现心灵的解放,自然是平静、自由、和谐的,在与和谐相处中,陶渊明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审美关系。陶渊明仕途之路的不得意与不自由,让他最终选择了回归自然。他眼中的自然,不单指自然界,同时也是一种内心自在的状态。他回归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找寻自己丢失的人性和自由,是精神世界的自由。在与自然的亲和中,他对生命意义与生存方式进行了思索,提出了自己的精神生态观:让自己的生活、生命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二)注重内心精神生活

  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精神上获得极大自由,这种精神自由是人本质的自由,也是生态美学所提倡的精神生态最高境界。他将自我融入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快乐。他在田园诗中经常运用“飞鸟”、“菊”、“云”等自然意象抒发感想,表达自己的高雅情操和对生命的追求。《饮酒》(其二)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体现他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及内心真实感受。他在大自然中尽情呼吸,享受田园生活及内心精神生活所带来的愉悦。辞官归田后,他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不经意中道出,达到一种“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超逸的境界,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这种田园生活所带来的内心精神生活的乐趣,也是陶渊明所向往和追求的。

  三、结语

  陶渊明以其生命历程向我们展示一个不断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自我”,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返回田园、回归自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人与人自身的和谐是一种精神生态,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领域,调节人自身的矛盾关系,这种内心精神生活的追求是现代人所缺失也正是现代人所向往的。能做到陶渊明那样“忘我”生活,追求与自身和谐的生活境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及其自身的行为实践,对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曹章庆《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4] 陈悦玲《浅析陶渊明的生态观》,《文学教育》,2009年第4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