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纯美而忧伤的极地精灵(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3 17: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璟
分享到:

 

  二、忧伤命运的深切体悟

  迟子建在赋予她笔下众多女性以美丽的容貌和纯真的心灵的同时,又以悲悯的情怀关注着她们不幸的命运,甚至是死亡的结局。迟子建曾说:“许许多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写作?我常常告诉大家,我说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也许是为了活得更有滋味一些,也许是因为生活演绎出的那许多欲哭无泪的悲哀。”[6]作者正是遵从着生活的本来面目,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边地女性的挽歌,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又感同身受着她们的忧伤。

  “美得让人无法形容”的小梳妆为那虚无缥缈的爱情痴情地等了一辈子,从青春一直等到人老珠黄,却没有得到她所向往的爱情,“没有薄情的男人,是有痴情的女子”一句话道尽了无数女性人生的无奈、缺憾和辛酸。最终美艳的小梳妆用砒霜结束了一切,就如同那热闹的秧歌戏一样曲终人散了,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悲怆和忧伤。天性美好的美奴也陷入了无力摆脱的困境,父亲出去远航,留下她和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在家,这是美奴所不愿承受的事实。她对病后的母亲厌恶至极,不知如何对付这个与从前判若两人的女人。母亲频繁地去找男教师谈话,小镇上因此而谣言四起,连镇长都亲自找美奴谈话。母亲成了美奴心底的一份耻辱,但她又毫无办法,既阻止不了母亲的怪异,又阻止不了镇上人的冷嘲热讽,美奴陷入了极度的孤独与痛苦之中。无奈之下,她将母亲推入江中溺死,而此时远航在外的父亲也因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同船一起葬身海底,原本温馨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美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迟子建在小说中对这些美丽善良的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一方面,在她诗意而温情的叙述中,我们仍能体会到她对男权社会的隐约的批判,批判的锋芒直指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对女性生命的束缚。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价值目标和由此而生的奋斗动力往往为社会所认同与肯定,而女性的处境则要尴尬得多,她们的生存条件因男性中心主义和男性权威的长期存在而多了一份艰辛与苦涩,尤其是在个人感情世界里,女性一直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她们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辱乃至生生死死均为男性所左右。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崛起与传统文明的逐渐失落也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因素之一,迟子建的多篇小说涉及到了这一点。《岸上的美奴》中写到随着现代意识的涌入,黑龙江畔那个古朴的渔村原本宁静的乡村生活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使人感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喧闹。人们不再满足于风平浪静的单调生活,总渴望着从别人的风流韵事那里提提兴致,以给他们饱食终日的生活增添几分乐趣。美奴的悲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对于精神不正常的母亲杨翠玉与男教师白石文的交往,芜镇人没有给予应有的理解,反而冷嘲热讽、议论纷纷,甚至连镇长也口口声声为了保住男教师的声誉而劝诫美奴看好自己的母亲。所有的一切令纯真的美奴感到反感和屈辱,从而引发了悲剧的结局。小说的结尾处,对着黯淡的月光,美奴举着纸币从中看到了三个面目模糊的头像,“大概是工人、农民和解放军,这让她有些失望,因为她更希望从中看出渔民的形象”。这是美奴的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是作者对于渐渐远去的古朴文明和淳美人性的深深祭奠。

  美的毁灭的确令人感到心痛,然而迟子建并没有让这种心痛变得绝望,而是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故事建构将悲剧化解开来,留下的是无尽的慨叹和淡淡的忧伤,被人称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作者总是在寻找一种消解悲痛的途径,以减轻人们心灵的重担,使人们在不完满的现实面前能够看到一丝希望的光芒。这种途径一方面表现为,用满含温情的叙述去消解死亡带来的恐惧和悲痛,如作者描写美奴母亲的死:“杨翠玉跳上了船。她坐在船头,痴痴地看着江面。美奴划着桨,将船荡入江心,船便掉入烟水之中。……待美奴觉得已经到达水最深的江段时,她忽然轻轻落了桨,敛声屏气慢慢走到母亲背后,母亲端坐着一动不动,美奴用力一推,船头那个经月光照得泛出微弱玫瑰色的穿淡紫色衣服的女人就落入江水中了,她连喊都没喊一声。美奴下决心说:我推下的不是妈妈,是一个失去记忆的陌生人。……”[7]对死亡的描写,没有惊天动地的失声痛哭,也没有面对死亡的惊慌失措,以往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面对死亡的恐惧也在这温情的叙述中消解殆尽了。这种消解悲剧的方式并不代表迟子建对于逝去的生命的漠然,而蕴含着她对笔下女性苦涩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理解,更体现了她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另一方面,迟子建又以其敏锐的观察视角发现了现代文明背后那些尚未死寂的美好心灵和人性的光辉,在悲剧中实现着精神的还乡,这种建构故事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悲剧的力量。

  三、结语

  从极地款款走来的女作家迟子建以其朴素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平凡而纯美的边地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情,又略带着忧伤。也许这些女性只是散落在她广阔的小说世界里的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却折射出了她对女性和生命的独特感悟和体会。与此同时,迟子建又以笔下那些淳朴、善良女性的悲剧命运而造成艺术的张力,启发读者思考和疗救的注意,并在作品中执着地追怀和寻求着在时代进程中逐渐流失的美与爱。迟子建默默地耕耘着北极村这片只属于她自己的文学领地,执着地建构着蕴涵诗意和人性的艺术家园,在喧嚣的现代社会里引领着精神还乡。

  【参考文献】

  [1][2]迟子建.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5][7]迟子建.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孙希娟.解读迟子建小说中人物的诗性美[J].小说评论,2008(06)

  [6]迟子建.北方的盐[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