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二人词风不同之根源
摘 要:文学史上常将苏轼与辛弃疾二人的词并提,二者也确有相似之处,如都打破了婉约的一统格局。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派。但二人也有明显的同中之异。仅从苏轼和辛弃疾二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创作手法方面来浅做探讨。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思想性格;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4-0101-02
一、从思想性格的不同来看
苏轼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把儒家、释家、道家三家思想杂糅在一起,然后主张情性论。苏轼的情性论,就是将儒家思想中关于圣人之道、礼乐之制等方面的观点与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这种认识和看法,用在政治上,便是以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为主的济世救民,反对高大之论,主张名实相副,宽猛相济的政治观念;而施之于人生,则主张以一颗平常之心处世和待人接物,追求进退皆适,荣辱不惊、旷达恬退的境界。这种主张顺应自然、通脱旷达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自然要影响到苏词的风格,便呈现出清隽自然,超逸旷放的主要特征。正如金人王若虚云:“其天姿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2]如有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己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是苏轼在黄州时所作。这首词写作者夜饮归来,似醒又醉。作者因此想到了自己既不能独醒,又不能也不肯与世人同醉的处境。所以当他敲门不应,进不了家门之时,便从眼前这件偶然的小事生出离家远遁的念头。用“此身非我有”,来叹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得不为功名利禄尘世间的纷争经营劳碌。当时作者是作为罪人的身份被贬黄州的。然而作者却没有为此消沉,也没有悲哀之意,他性格中的顺应自然、达观通脱让他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也乐观地选择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生活和处世态度,这份超凡脱俗,来自于苏轼内心深处的真性情。
而辛弃疾与苏轼在思想性格上最大的区别是:辛弃疾从小受到的是一种文武兼资的教育,他不仅有儒家的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思想,而且还有对《孔子兵法》的学习和特殊经历的锻炼,这使得辛弃疾具有了一般士大夫文人所没有的那种勇武之姿,加之辛弃疾刚强果毅而又不乏韬略机谋的性格,这让辛弃疾在为官为人上总是敢直面严酷的现实,即使担当这一切,也决不轻易放弃他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理想和愿望,更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固执地选择了一直向前。所以说辛弃疾的大部分词作中,都充满了对恢复、对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强烈地责任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作品的风格也就主要表现为雄奇刚健和深婉雅丽。如《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名作,作此词之时,他的好友如陈亮、范南伯等都已去世,而作者也已步入晚年,所以当他把酒独酌时,就不免百感交集了。亲友先后离开,而世又不用我,一种巨大的孤独寂寞之感,几乎占据了作者的全身心。然而作者却以他博大的胸襟和惊人的气魄,将这一切担当起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和“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既能见出辛弃疾一生一以贯之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又能看出其词兼容雄奇刚健深婉雅丽的功夫。
纵观苏辛二人的一生,同是饱经风霜,遭遇打击。面对政治上的得意与失意,仕途上的穷通与进退矛盾,苏辛二人也给出了他们各自的答案。苏轼选择了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自己,也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闻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人生态度坦然面对,虽然有点消极的味道,但更多是透着苏轼骨子里的那份旷达。而辛弃疾在落职退居、久处山林之中时也曾过了一段流连光景诗酒为乐的闲适生活,但闲适并不讨辛弃疾的喜欢,他骨子里的那份勇往直前的执着让他对北伐对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终还是念念不忘,所以辛词里便少了苏词里的那份顺物自然、旷达、乐观,而是愤懑不平:“人间走遍却归耕”、“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这种不平我们可以认为是词人内心悲愤忧愁的一种排解和调适,但在这愤懑的背后,是他平生恢复之志终至落空,报国之心终归破灭之后无法排解的满腔激愤。这种心情在他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一词中表现明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