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安娜和基蒂的人物比较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6 17: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甜
分享到:

 



  卡列宁的所作所为使安娜感到她似乎不是他的妻子,感到备受漠视。18岁时安娜便由姑母介绍嫁给了卡列宁。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的女性,作为一个女性,尤其是年青的安娜,她需要家庭中的情趣,她要活力、激情、真实的爱和家庭。对于女性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但卡列宁给安娜的却是死板、教条、虚伪的爱情和生活,安娜对卡列宁来说只是一个“饰物”。“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是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活在我身体内的一切东西——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在无爱的婚姻里,维持这种死而不僵的状态是可怕的。在婚后感情世界里,她极力去做好一个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她儿子身上,儿子成为她在家庭中唯一的情感支撑。这种家庭环境为安娜出轨及其悲剧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我们可以假设,假若卡列宁和安娜之间存在哪怕一点感情基础,或许安娜就不会渴求渥伦斯基的爱。因为没有得到过爱情,当爱情出现时,才会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疯狂,丧失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地不顾一切。

  而列文和基蒂双方共创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列文并不像卡列宁表现出的生活官僚机器那样。列文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一个精神探索者,思考和不断地探索是他擅长的事情。他曾经对基蒂说:“你要明白我不是吃醋。吃醋是个卑鄙的事情,我不会吃醋,我不相信……我说不出我的感情。但这是可怕的……我不吃醋,但我感到委屈,感到侮辱,居然有人敢动脑筋,有人敢用这样的眼光瞧着你……”列文这样的坦白和交流在两人的婚姻中起了润滑剂的作用,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巴尔扎克曾说:“婚姻产生人生,爱情只产生快乐,快乐消失了,婚姻依旧存在,且产生了比男女结合更宝贵的价值,故欲获得美满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种对于人类的缺点加以宽恕的友谊便够。”婚姻不同于爱情,需要双方的包容,理解与沟通。但婚姻中必须存在过爱情,并以之为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才会稳固长久。

  三、价值观差异

  不同的人物性格导致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人生命运,从而勾画出不同的人生图景与画面。

  安娜是一个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子。尽管她的家庭看似完美,有体面的家族地位,还有乖巧听话的儿子,但她的生活一直缺乏一样东西,爱情。在安娜看来,爱情是她生活人生的全部,视之为生命的真谛所在。所以当她爱起来时是不顾一切地,她盼望的是那种死去活来、不顾一切地爱。当她遇到沃伦斯基时,这种爱就表现得激烈,专横,并且有点让人窒息。她要求沃伦斯基只属于她一人,而且不留一点私人空间给沃伦斯基。同样,她对沃伦斯基的爱是真心付出,甚至可以抛家弃子,只为了追寻自己纯真的爱情。为了讨好渥伦斯基,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不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扮自己,来取悦渥伦斯基。甚至歪曲自己的所好,偏执地确信只要把握了渥伦斯基的爱好和兴趣就能把爱情拽在手中。正是因为太爱,才会将爱情攥得更紧,生怕失去。但单纯的安娜不知道,爱情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安娜虽是在为自身追求真正的爱情,表面上是为自己而活,事实上,她在追求的过程中,自身已不独立存在,已失去了自我。她的一切,包括她自身的存在全都是为了渥伦斯基。

  基蒂的价值观与安娜完全不同,并不是竭尽全力追求爱情,而是理智地经营婚姻,把婚姻家庭当作生活的全部。之前虽然基蒂对渥伦斯基也有过好感,但后来知道渥伦斯基对她只是调情并喜欢上安娜后,果断放弃了渥伦斯基。在弗龙斯基的多次追求及再三考虑下,基蒂才答应嫁给弗龙斯基。可见,基蒂对待爱情和婚姻持谨慎态度,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婚后,基蒂跟随弗龙斯基来到乡下,相夫教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也能坦诚解决。在基蒂的婚姻观中,相对安娜而言,多了一点宽容和理解。

  四、余论

  安娜和基蒂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但同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人命运。笔者认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应该有自己成熟而理智的价值观去处理爱情、婚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依附于爱情和婚姻,应将自己从中独立出来,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杨楠,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2]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杨爱唐.“拱顶式”人物——读安娜·卡列尼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4]阮学永,孟智慧.隐蔽的在场和情感困境——安娜悲剧的人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5]李婷,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J].宜昌学院学报,201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