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魔笛》中夜后咏叹调的分析
摘 要:舒曼说莫扎特即音乐。在他短短的35年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经典作品。他的创作几乎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领域。歌剧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而《魔笛》则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部歌剧。
关键词:莫扎特;《魔笛》;夜后;风格特征
一、永远的莫扎特
沃尔岗夫·阿玛德乌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从“音乐神童”时期开始,莫扎特就开始了他的演奏和创作。童年的莫扎特天资聪颖,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这个时期的创作,已经涉及了弥撒、晚祷曲、赞美诗等宗教体裁;歌剧、声乐曲及即兴的演唱曲,还有18世纪流行的各种器乐体裁,嬉游曲、奏鸣曲、舞曲等。1772—1781年,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在萨尔斯堡作曲家进行着各种体裁的创作,主要有弥撒、多部歌剧(如《克里特王伊多梅纽》)、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奏鸣曲以及近20部交响曲,还有四重奏和其他各类重奏作品。1781—1791是莫扎特创作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佳作不断,作曲家以惊人的创造力谱写出一部部的经典巨作。他最优秀的歌剧和交响曲陆续在这个时期完成,有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哈夫纳》到最后的三部交响曲,以及未完成的《安魂弥撒》。
二、心曲的流淌——莫扎特的歌剧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一生创作的20多部歌剧,涉及各种类型。有意大利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狄托的仁慈》等4部,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等7部,德奥歌唱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后宫诱逃》、《魔笛》等4部,以及节日剧、音乐剧、幕间剧等形式。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由于作曲家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高度,例如第三等级革命精神的费加罗和象征着叛逆精神的唐·璜,也不仅是因为这些作品蕴含的哲理意味,如《魔笛》,更因为这些作品通过形式美所体现的优雅完美的情趣使人得到愉悦和美的享受。纵观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历程,从借鉴前人的成就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不同时期的创作反映出来作曲家不同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思想。
三、不朽的《魔笛》
(一)《魔笛》简介
《魔笛》创作于1791年,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部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剧,同时也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虽然是神话的题材,但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这部歌剧的多样化风格里,既有优美而深情的演唱,又始终贯穿着生动幽默的情趣和气氛。剧本取材于克·马·维兰德所编辑的文集《奇尼斯坦》中的童话故事《璐璐》,它以神话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作曲家心目所向往的美好世界。
(二)《魔笛》艺术特征
1、音乐主导一切
莫扎特非常重视“音乐”要素在歌剧诸要素中的主体地位,主张音乐的地位至高无上。莫扎特曾经就歌剧各元素之间相互关系做过这样的陈述:“我以为,在歌剧中,诗歌必须不折不扣地充当音乐顺从的女儿。”莫扎特对音乐本身主导地位的至高无上的追求是他一生创作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在歌剧《魔笛》的创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莫扎特看来,戏剧存在的目的是给音乐以机会,在《魔笛》中,歌剧艺术的其他要素始终围绕着“音乐”这个主题来发生关系,无私地服务于“音乐”这个主导要素,音乐彻底吸收、完全重塑了戏剧,音乐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2、欧洲各种歌剧体裁的有机融合
《魔笛》不仅是一部神话歌剧,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哲理性歌剧,同时《魔笛》还是一部典型的多元化的歌剧。它成功地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极为丰富,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多种歌剧元素,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成功地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既带有正歌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歌剧的灵活,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
(二)夜后的角色分析
1、夜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剧中,夜后作为萨拉斯特罗的妻子,由于政治立场的对立而与丈夫为敌;作为帕米娜的母亲,由于与丈夫的敌对关系,让女儿去杀害自己的亲身父亲;而面对王子塔米诺,她又表现出强烈思念女儿、爱护女儿的母性情怀。
2、夜后人性扭曲的精神状态
由于与丈夫有着不同政治立场,公然为敌,是为不忠;通过自己亲身女儿去加害亲夫、女儿的亲身父亲,让亲身女儿背负不孝的罪名,可谓极其自私和残忍。
3、夜后矛盾复杂的心理特点
在剧中夜后的第一首咏叹调中,在对塔米诺王子的倾诉中,她表现出时而浓烈的母性情怀,时而悲痛欲绝的爱女心情,时而怒火中烧的复仇情绪。而在第二首咏叹调中,对丈夫的恨已盖过了一切,包括对女儿的爱,由于自私,竟残忍地命令女儿去杀害自己的父亲。
通过上面的对故事内容的分析,可以说,夜后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她身上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矛盾性,剧情也因此极大得到扩展,而两首咏叹调的音乐部分则在结合戏剧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直观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演唱分析
演唱《不要害怕,年轻人》这首歌曲时要结合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三种演唱风格和演唱方法,第一段的宣叙调带着说话朗诵的腔调对王子的赞美,完全是一种叙述的表达方式;第二段则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应表现得很抒情;第三段则是高亢嘹亮的花腔演唱。三段的戏剧内容、音乐内容层层深入,情绪渐渐激动,音乐越来越高亢,剧情也随之推向高潮。《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出自第二幕第八场。夜后交给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杀死萨拉斯特罗。这首咏叹调为F大调,4/4拍,较快的速度,音域在f1—f3之间。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水平的体现,被视为在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有人说花腔部分的灵感来自作曲家岳母平时对他的唠叨和叫嚣。据《西洋歌剧故事全集》(张洪岛编译)一书中介绍:“莫扎特之所以要把它写成这样,是因为他的表妹约瑟夫·韦伯在首次上演这部歌剧时扮演这个角色,而她的音域正好有这样的特长。”作为演唱教学曲目,使用率很低,主要是由于其技巧、音域的难度很大,但是作为研究和欣赏,这首作品却具有典型的古典歌剧艺术魅力。作品充分体现了夜后狂暴强悍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气焰。咏叹调言语激愤简洁,它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较快的速度,及其宽广的音域,连续紧张的上行旋律线条,每一句之间没有很直接的语言逻辑和固定的乐思走向,音程的跨度很大,不协和音程时有出现,为人物狂暴的性格刻画提供了直接的表现。似乎不协和音程还不足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愤怒情感,人物在咬牙切齿的重复音乐进行中进入到花腔的音乐进部分。因为这段花腔进行在节奏上比较快速,音域又很高,直达f3音,在长笛的伴奏中,给人听觉中造成一种人声与乐器相互竞技、炫技的角逐赛。这种炫技性是意大利正歌剧的典型特征。
这是一段非常华丽的花腔咏叹调,整首歌曲一气呵成的。花腔的演唱技术和要求很高,花腔的表现类型多样,有音阶式的、跳跃的琶音式的、跳跃的同音反复式的等等。可以说花腔演唱的各种形式都包含其中。
从莫扎特的创作风格来看,由于受到康塔塔和清唱剧的影响,加之当时是花腔唱法流行的鼎盛时期,他的作品常常采用华彩乐段,再加上与难度极高的高音的结合来展示歌唱的戏剧性。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有很过硬的气息支持和高超的歌唱技巧。所以要想唱好莫扎特的夜后,就必须将声音修饰得华丽、精确、完美,让音色像长笛、黑管一样的圆润华丽,给人以精湛的声乐技艺的展示,使人对歌唱者的演唱能力连连赞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夜后音乐的戏剧性。
莫扎特的歌剧,显示出宽广、全面的包容性。他用音乐描述着一幅幅生动的音乐肖像画,卑微不起眼的捕鸟人帕帕盖诺,勇敢地塔米诺,完美的帕米娜,残暴的夜后等等。他用敏感的心体察着世间的喜怒哀乐,用音乐塑造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莫扎特用他温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从广阔而全面的视角诠释着一个个典型形象。除了这些外在的描绘,他的歌剧蕴藏了一种豁达超越的人生态度。18世纪的启蒙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歌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中,而且也用音乐风格和语言直接展现。这在《魔笛》中得到了最完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罗瑟里 王朝元译.莫扎特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 克劳德·帕利斯卡 汪启璋 吴佩华 顾连理译 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A].杨立青.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外国音乐研究卷[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第416~424页.
[5]黄腾鹏.西方音乐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
[6]傅雷.傅雷谈音乐[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7]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