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史诗《梅葛》的文化内涵试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6 23: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吉差小明
分享到:

 

  史诗《梅葛》作为当地彝族人民的“根谱”,在各种生产祭祀、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等场合被反复表演,通过分享生命意义的象征行为来把个人和社区联结起来,成为一种社会控制系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制约和维系的作用。“不仅表演者可以结成亲密的团体,观演者也可以结成亲密的团体,表演与观演之际能够强化乡土社会中的既有社会关系,缔结新的情谊。”③史诗中关于丧葬活动的叙述也很突出,表现出了讲求孝道、慎终追远、注重亲情的人文情怀。

  当彝族一个村落或族群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史诗演述的时候,史诗表演无疑就成为了村落或族群标志性文化。史诗《梅葛》的演述是建立在构建“神圣历史”的基础上的,建构“共同的历史”空间。史诗《梅葛》最重要的叙事内容是关于“起源的故事”,包括天地起源、人类起源、民族起源以及世间万事万物起源等。在祭祀、节日、丧葬、婚嫁或其他隆重的时刻,史诗的演述者追溯某种起源本身并不是目的,也并非只是起到娱乐的作用,而是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渗透到彝族人民日常宗教活动生活中。比如在彝族的丧葬中都要请毕摩来演唱《梅葛》中的“指路经”,把死者的灵魂送到祖先安息的地方。这种一代代地追溯“祖籍”的方式,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生的“归属感”问题。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传播演述的过程就是彝族学习彝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各民族传统上的民间口承文化所固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远远超出了文学,而包容了各个民族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文化理论形式和物质文化经验总结的基本内容。倘若要一言以蔽之,毋宁说传统口承文化实为民间村社教育的教材总汇,民间口承文化的传授活动实为一种传统村社教育的施教活动。传统口承文化最根本的功能在于教育。”④史诗《梅葛》是彝族长期奉行的伦理道德的传统积淀,是人们信仰观念、行为原则、行为规范的约定俗成,它的表演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将当地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个人的过程。史诗《梅葛》被视为彝族的“根谱”。史诗《梅葛》还是彝族人民的“圣经”,具有神力,它的演述者又是兼有巫师身份的毕摩,在演述的过程中,讲述者和听众共同营造了神秘的训诫和警示的氛围,蕴含在史诗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力量得以释放。

  四、结语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反映了彝族先民的世界观和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恋爱、婚姻、丧事、怀亲等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种标志性文化,史诗《梅葛》的演述已经成为当地人认知和表述自我的一种方式,以及该群体的一种文化象征符号。

  注释:

  ①云南楚雄民间文学调查队整理本.梅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本论文引用的文本均出自于云南楚雄民间文学调查队整理本的《梅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85页.

  ④王亚南.口承文化蜕变论.民族文学研究,1997 年第3 期.

  参考文献:

  [1]王亚南.口承文化蜕变论[J].民族文学研究,1997(3).

  [2]李云峰、李子贤等.“梅葛”的文化学解读[M].云南大学出版,2007.

  [3]云南民族民间文化楚雄调查队整理.梅葛[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巴莫曲布嫫.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J].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4.

  [7]巴莫曲布嫫.田野研究的时空选择与民族志书写的主体性表述[J].民间文化论坛,2008.

  [8]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M].民族出版社,2002.

  [9]王翼祥.论彝族史诗《梅葛》的社会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0]陈永香、马红惠、李得梅.简谈彝族毕摩和歌手对史诗的“演述”——以梅葛、查姆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12(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