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嘉靖壬午刻《三国志通俗演义》底本新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9 11:4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赵望秦
分享到:

 



  余例不再赘举,仅此已可以说明《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写定者亦可谓之原作者,当从《三国志》中引过少量陈寿的《评》语,而后来某一修订者依据此例而从《后汉书详节》《三国志详节》中大量地插入范晔的《论》《赞》和陈寿的《评》语,时在正德末年。一为原作者,在引入时全面考虑,准确把握,取舍得当;一为修订者,在插引时考虑不周,随意安排,取舍不当,其优劣自是判然分明。

  总之,本文的这一发现,对深化和推进《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和版本的研究,当不无小补。

  注释:

  ①周兆新《〈三国演义〉与〈十七史详节〉的关系》,见《三国演义考评》。

  ②案《十七史详节》今存宋本、元本、明本等,各本的具体情况可详参张元济《涵芬楼烬馀书录》史部“《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条,《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中册;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卷二二“《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条;黄灵庚《十七史详节点校说明》。唯其中元代建阳坊刻本颇为复杂。此本无刻书序跋,历来著录为元本,但其中的避宋帝讳字甚多,既有缺笔,亦有替代。而宋代刻书避讳以浙本为较严,蜀本次之,建本则不甚严,甚至有完全不避讳的。宋建本尚且如此,遑论元建本之避宋讳矣。至此之故,张元济谓此本为“宋元递刊本”,“殆经始于天水末年,而先成于易代之后也”。杜泽逊亦谓:“以其避宋讳而言,仍以定为宋末建刻较妥。”所论深合事理。今颇疑此本刻印时未必是自觉地为宋帝避讳,当乃较严格地依照底本翻刻,而底本亦为宋建阳坊刻,同样是未必自觉地为宋帝避讳,当乃较严格地依照底本刻印,而底本或为吕祖谦原本,或为原本的传抄本才是自觉地为宋帝避讳的。可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十七史详节》即使是元建本,也较符合吕祖谦原本。

  ③案《〈三国志演义〉和〈十七史详节〉的关系》一文两次引此条注文时,均衍“于”字。

  ④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十七史详节》附条明人郑京《十七史序》,其中谓:“岁甲戌……(刘)弘毅昭命,殚乃精力,参考诸书正其讹谬,越两春秋识克成书。……岁正德丙子六月初吉,后学莆田郑京书。”案“岁甲戌”即正德九年,“岁丙子”即正德十一年。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影印本《十七史详节》,其中的“《唐书详节》用国家图书馆藏明正德十一年刻刘弘毅慎独斋刻本配补”,书后有牌记:“皇明正德丙子慎独斋刻”。

  ⑤案嘉靖壬午本的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作于“嘉靖壬午孟夏”,即嘉靖元年四月,而一部近六十万字的大书,既修订,又刻印,在数月内似难完成,故修订论文发表者插引《论》、《赞》、《评》语应在嘉靖元年之前。

  参考文献:

  [1]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影印《古本小说集成》本)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影印《百衲本二十五史》本)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宋]吕祖谦辑.后汉书详节,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M].济南:齐鲁书社,1997.

  [7][宋]吕祖谦编纂,黄灵庚主编.后汉书详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张元济著,张人凤.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