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狮文化中镇兽狮的演化发展(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05 16: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丹 解基程
分享到:

 

  宋代开始,镇墓狮雕逐渐下滑发展。宋代镇墓狮形象沿袭唐代,但其昂扬宏浑的气势却不如唐代了。头部比唐时期压低了,四肢又缺少了尖利的感觉。两宋时期社会阶级结构有所改变,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新阶层的审美观念成熟起来,市民文化的兴起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狮子形象的“王者”之相逐渐过渡到和蔼可亲的平民势态,狮子造型的人间性、民族性得到加强和深化。与此同时狮子艺术形象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宫廷、庙宇、寺观等其他一些类别的建筑也开始出现了狮雕。镇兽狮逐渐由镇守陵墓向镇守宫府过渡。

  2.镇宫府之狮

  明清两代,镇兽狮脱离开仅仅作为镇墓狮的单一功能,开始应用到其他一些建筑门前。也有记载说从宋开始了狮子镇守宫府的发展阶段,但在明清时期狮子镇兽宫府才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

  北京天安门前的两对石狮是明代镇守宫府狮子的精品。它们的形象威严,却又不像前代狮形象那般凶猛而令人生畏。右侧狮子脚踩绣球,左侧狮子脚抚幼狮,无论神态还是动作,都可谓栩栩如生。带着项铃蹲坐在台面上,毛发呈漩涡形,头微低,嘴微张,好像在凝视着什么。

  明清时期镇守宫府的狮子基本形成了现今常见的形制——雄雌二狮成双成对。到清代,镇守宫府的坐狮已经非常广泛地流行,以至形成了一种风气,几乎所有宫殿、寺庙、文衙、馆所的大门外,都置有坐狮作为守卫,这种发展和狮子形象的权威象征性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有很大关系。

  3.镇宅之狮

  明清时期,狮子作为镇兽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在镇守宫府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进入百姓的生活,民宅院落中的狮子形象逐渐增多了。受华夏文化影响,狮子形象自开始起就被当作瑞兽灵物,不断被人们赋予神秘的色彩,成为人们祈求安详的精神产物。百姓大多都把狮子形象当作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精神寄托,而镇守民宅则是狮形象走入民间后多种用途之中的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山西省沁水西文兴村“司马第”、“河东世泽”两座民居院落的大门两边门枕石上共有大小狮子六只。狮子的神态被描绘得极为生动。狮雕整体造型生动活泼,表面打磨光滑,艺术手法高超,是明清镇守民宅狮雕的精品。

  镇宅狮在明清民居中很常见,人们看重它镇宅避凶的作用,认为狮子的形象可以护佑生活平安,寓意吉祥安康。明清时期,包括之后的民国初期,由于受封建等级制的约束,统治阶级对狮雕在民宅中的列置有较严格的限制。但在一些富裕大户人家的大门口、屋顶上、高墙头都能看到镇宅狮的踪迹。至此,狮子艺术形象已经进入到百姓的生活,完成了镇兽狮第三个发展阶段——镇民宅。

  四、结语

  中国镇兽狮的形象和功用是中华民族依据本国特有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形态而进行文化创造的结果,其形象的发展基本呈现出神异、写实和世俗三个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而功用基本上经历了镇兽陵墓、镇兽宫府和镇兽民宅三个主要的阶段,这是根据狮形象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为适应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特殊的民族心理需求而不断演化发展的结果。就更深层次的意义而言,镇兽狮的形象是其当时所处的大文化背景的反映。镇兽狮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造型风格是各个历史朝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时尚、风俗习惯的外表反映,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了背后厚重的历史。在研究镇兽狮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意识状态,有助于深刻体会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厚重与深远。

  注释:

  ①②引自网络资源:新榜网——四川省雅安市与历史相关的景点排行榜。

  参考文献:

  [1]朱尽晖.陕西炕头狮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郑琦.石狮艺术赏析[J].广东园林,2009.

  [3]张淮水.河东明清石狮文化浅谈[J].美术研究,2009.

  [4]陈祥云.中国石狮造型艺术的嬗变及其美学品格[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齐凤山.中国石狮的历代演变[N].中国档案报,2003.

  [6]朱玥.石狮艺术形象特征流变初探[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1.

  [7]徐华档.雄强博大的唐代石狮[J].古建园林技术,1994.

  [8]徐华档.中国石狮艺术的先河——矫健质朴的东汉石狮[J].古建园林技术,199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