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书面“说话”文本体例形式之转变演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18 00: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辉
分享到:

 

  二、叙事语言的运用

  (一)韵、散文比例之比较

  话本、拟话本,它们开头之时,必有一段四句韵文,作为入话和开场诗。而诸宫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没有。这和它们之间的具体文体样式和说唱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话本、拟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一个人在说,他重点在于“引故事”;而其他几种,是“表演的底本”,是多个人在演,重点在于“直入故事”。

  韵文、散文的比例,笔者人物,最突出的在于诸宫调。在诸宫调中,可以说,韵文占据了80%,而散文只有20%。在话本、拟话本、南戏、元杂剧中,韵散比例相当,而明清传奇中,韵文较之散文又多一些。笔者认为,韵散比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某一文体是重“唱”还是重“说”。

  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即所有文体中韵文的出现,大都是由“正是”、“但见”、“且说”等引出的,还有标志性的字词为“诗曰”、“词曰”。同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也值得我们一提,就是在《刎颈鸳鸯会》中,韵文之前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这样八个字。这八个字,在整个话本中一共出现了9次,散文夹杂在韵文与韵文之间。

  (二)开头、结尾之比较

  在话本、拟话本中,入话、开场诗已形成一定的样式。可是,诸宫调开场即为某一宫调的唱词;南戏为题目;元杂剧为散文,散文开头有四句韵语;明清传奇为唱词,韵文。除此之外,话本、拟话本的入话、开场诗可能和剧情没有多大关系,有的只是与剧情类似,作为引子;而诸宫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则直接进入故事,题目、副末介绍剧情。

  在结尾处,诸宫调有尾段,尾段有唱调,唱词。话本、拟话本,以四句诗结尾;南戏,以押韵的唱词结尾,不能算作诗,有的只是字数相同的四句说白;元杂剧以题目、正名结尾,稍有押韵;明清传奇每出以四句诗结尾。所以,我们发现,大多的“说话”文本,在结尾之处,还是讲究押韵的。那么,这样一种结尾方式,不仅让说者、唱者,觉得朗朗上口,同时,也让听众、读者觉得意犹未尽,寓意深远。

  综上所述,笔者从上文提到的 “说话”文本出发,从宏观上的篇章体制和微观上的叙事语言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上六种“说话”文本,虽都可归为“说话”行列,但它们具体文本形成体例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文体上的研究,是对“说话”过程中的文体现象的论述。这六种不同的文体体例,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因为,我们不可以我们当下的视角去评判,毕竟,这些文体具体形成于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注释:

  [1]【明】洪梗编,谭正璧校点,《请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以下具体化本引文,皆出自该书。

  [2]第5页。

  [3]第5页。

  [4]第19页。

  [5]第77页。

  [6]王季思等,《元杂剧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43页。

  参考文献:

  [1]王庆华著.《话本小说文体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纪德军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M].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金】董解元著.朱平楚注译.《西厢记诸宫调注译》[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M].中华书局,1979年版。

  [5]王季思等.《元杂剧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6]【明】汤显祖著.《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宁宗一、鲁德才编.《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