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真实地反映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小说女主人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代表着当时俄国贵族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却以悲剧结束。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和俄罗斯宗教文化引导着安娜生活的悲剧方向。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性格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212-02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塑造的迷人女子形象。这一女子形象的外表及内心都无与伦比的美,然而她确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悲剧人物。安娜的悲剧离不开她自身的性格以及她生活的特定时代。
一、社会的动荡与上流社会的虚伪
首先,小说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冲击下,社会生活以及人内心世界的惶惶不安。小说的悲剧气息以及人物的死亡意识,正是“一切都混乱了”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安娜那没有根基的爱情在动荡的社会中自然会漂泊不定。最终以安娜的卧轨自杀,渥伦斯基的投军上战场成为这场爱情悲剧的结局。
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贵族庄园日渐没落。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政治、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地改变。保守派贵族势力也难以抵挡自由派贵族的势力,政府腐败,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安娜恰巧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呼唤起安娜大胆的爱,勇敢的爱,却又有另一股力量压制了她的行为。代表着封建贵族势力的安娜在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与旧封建贵族势力的较劲中追求个性解放。“一切社会问题都归结到与农奴制度及其残余做斗争”[1]然而安娜以个人的力量追求幸福,并与她的生存环境做斗争的胜负已然见分晓。安娜出身贵族家庭,并且生活在农奴制刚刚废除,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风气日益增长,这一新旧交替的时代。安娜身上必然存在这两种思想的印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妻子与丈夫相互不真诚,花天酒地,逢场作戏,都被认为是正常的,反而会受到这个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社会舆论的保护。然而,对于安娜这种不顾外表体面,为了爱情,竟公然跟丈夫决裂的大胆“叛逆行动”在这个社会绝不能容忍。事实上,正如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玛赫高雅公爵夫人所说的,安娜所做的是所有人都偷偷摸摸在做的,不过安娜却不愿意欺骗自己罢了。受到攻击的不是安娜,而是这个充满虚伪和欺骗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她虽然有着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却又摆脱不了世俗观念和社会道德准则的束缚。她精神上便承受着永远摆脱不掉的罪恶感和重压,良心上遭受着痛苦的折磨,导致了她精神的崩溃,以致卧轨自杀。她与渥伦斯基才刚刚开始享受幸福的生活,就难以忍受对儿子的思念之苦与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安娜内心的纠结日益加剧。社会已宣判了她这个破坏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不受法律保护,上流社会拒绝这个坏女人。她没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和权利。安娜生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与渥伦斯基的爱情,爱情的消逝使安娜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求。所以说,安娜在上流社会的掌控下,死于渥伦斯基之手,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与封建农奴残余影响下的思想道德尖锐冲突的牺牲品。
二、安娜自身性格的内在原因及其性格与宗教文化的冲突
安娜的性格大胆、坚定、敢作敢为。列举小说中的两段文字,我们可以体味出安娜性格的特殊性。
“有一种被压抑的生气, 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拂过,仿佛她身上充满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故意收起眼睛里的光辉,但它违反了她的意志,又在她那隐隐约约的笑中闪烁着”[2]。眼睛里的光辉,反映了安娜热烈,不安分的灵魂,掩盖不住她自身性格的泼辣、大胆和有所追求。
“她在心底里强烈地感觉到,她无法冲破任何罗网,无力摆脱这样的境地,不论它是多么的可耻和虚伪——她将永远得不到自由的恋爱,从此成为一个有罪的妻子”。但她还是决心要挣脱这张束缚她的谎言的罗网,她觉得不论怎样总比谎言和欺骗好。她敢作敢为的性格,使她拥有了冲破束缚的信念。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宗教制度和专制制度千百年来稳固的统治着俄国的发展。安娜的性格中缺乏理性的调节,无法协调宗教压抑于自己情感满足的需要。这种缺陷显示出俄罗斯文化的分裂性。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才在俄国缓慢兴起的科学启蒙运动,往往被统治者引导为专制制度服务上去。这就使得俄罗斯民族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法制意识和理性精神,更没有民主意识之言了。俄罗斯人民,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只遵从于本能欲望或道德信仰。而其本能和信仰处于对峙分裂状态。俄罗斯文化这种本能与信仰的断裂性,体现在安娜身上。安娜的本能欲激荡起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求,并大胆的追求爱情。正例如,她对风度翩翩的渥伦斯基一见倾心,就带有典型的“本能原欲”色彩。接着,则是狂暴本能的宗教压制。所以说,安娜性格的矛盾,是托尔斯泰本人疯狂的纵欲与激烈的宗教否定之间矛盾的体现。而作者的这种性格分裂和矛盾又是分裂性民族文化在小说中的反映。
三、安、卡二人婚姻的错位与渥伦斯基的催化作用
追求功名和虚伪的声誉是卡列宁的生活向导。他的内心缺少爱情的因素,不仅不懂得爱情并且冷酷无情。只是因为安娜的姑妈把安娜介绍给他时,正值他做省长的时候,出于对功名的保护,使他处于要么与安娜结婚,要么离开这里的两难境地。安娜的姑妈利用一个熟人向他表达了:他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安娜的名誉,他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去向安娜求婚,更何况从年龄上看,他也早可以成家了。于是,他求了婚,成了家。这便促成了,这一缺乏了解和爱情基础的婚姻。当时年仅16岁的安娜,充满青春活力,崇尚精神生活,视真诚的爱情为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安、卡的结合,可谓是一对不协调的夫妻。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