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祝福》中的男尊女卑观(2)
接下来我们再从祭祀文化来说一个时代的男尊女卑思想。
祭祀文化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化,不管是从帝王将相还是到平民百姓,祭祀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活动,都是由各层次具有神圣权力或者德高望重的贤德人士为主祭,这种现象从古一直延续的后世。就算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一些村部落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祭祀祖宗也由各部落或家族的男丁参与。这是又一男尊女卑现象的事例。下面我们着重从《祝福》中来谈祭祀文化中的男尊女卑。从文章刚开头起:我回到鲁镇,拜访本家,各家的老人大体都还是老样子,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这段说的依然是祭祀文化中的一种,在祭祀之前所有祭品的准备,从天不亮开始一直在忙活的都是女人。读者此处可以注意,准备祭品的不止是像祥林嫂一样雇佣来的女工,还有那些带着绞丝银镯子的女人。当时带绞丝银镯子的也大概就是那些像四婶一样的主家女性了吧!她们一律都为新年“祝福”准备着“福礼”,祈求来年好运。但当所有的“福礼”香烛都摆上祭桌,祭拜的却仅限男人。连作为主家的女人都不能参与祭拜祈福活动,更别说像祥林嫂那样的寡妇了。当祥林嫂又一次成为寡妇来到鲁家后,她就连准备“福礼”的资格也没有了,可见第一次她来到鲁家后虽然因为自己是寡妇的原因让主家不满意,但总还是参与了准备“福礼”这一重大祭祀活动。那么为什么第二次她就不能参与准备祭品了?我们从文中继续解读:“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姑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从鲁四老爷对四婶交代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心中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他认为一个两次死去丈夫,又死掉儿子的女人是不祥的,更是不干净的。在当时社会中,像祥林嫂这样两次婚嫁却最终又变为寡妇的女人是伤风败俗的,这样的人准备祭品器具是一种亵渎祖先的行为。这才有了后面四婶不让祥林嫂打点一切与祭祀有关的物品,祥林嫂只能讪讪的缩手,清闲的度过一切。对于封建社会下的祭祀文化,男性崇拜占据主导地位,男人作为家中的支柱,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形成了典型的男尊女卑思想。所以祥林嫂最终还是讪讪的缩手,这也是她内心男尊女卑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
最后,我们从婚嫁方面来分析男尊女卑思想。
当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虽然皱眉,但也收留下了她,而且祥林嫂还帮着做了最重要的祭祀“福礼”的准备。可见祥林嫂当时虽然是一别人看来不吉利的寡妇,但至少还没有达到伤风败俗的地步。可祥林嫂的命运又一次发生转折后重归鲁镇后,她的地位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就因为祥林嫂的改嫁,她已经变成了一伤风败俗的女人。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贫困妇女的思想一直被禁锢着,例如祥林嫂刚来鲁镇时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并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是知道她邻居姓卫,那她大概也就姓卫了吧。这种现象在封建思想里很常见,大家并不会去重视,尤其是嫁了人的妇女,大体不会去讨论她的姓名,主要还是以夫家姓氏为主。这也是在当时婚姻制度里男尊女卑思想的一个事例,不过最重要的依然是存在于当下人们心中的婚姻观念,大家固有的思想中潜藏着“夫为天,妇为地”,“夫为妇纲”,“从一而终”等各种“夫权”为尊的思想。祥林嫂第一次在鲁镇是以丈夫故去后为亡夫守寡的形式出现的,在鲁四老爷等人的心中至少还对其品质是认可的,而祥林嫂本身在思想上也没有太大的负担。但当她被婆婆伙同卖掉时,她极力的反抗正是说明了其内心的挣扎,“从一而终”是深埋在她思想中的一道符咒。那是她深深羞耻心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其精神的支柱。但结果是她依然屈服了命运,那心灵深处的遮羞布被彻底的撕碎。所以在又一次到鲁镇后她想以儿子“阿毛”的不幸来挽回一点别人的同情,可是结局只能使她的精神枷锁更加沉重。与此同时大家拿他脸上的伤疤来取笑她,更加重了她的精神负荷。这时,同为鲁四老爷家雇佣工的柳妈的出场,使祥林嫂彻底的走向了精神灭亡的道路。我们先来看看柳妈跟祥林嫂的这段对话:“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地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柳妈做为同时代被压迫的女性,她的思想正代表了祥林嫂这一批贫苦女性的思想,她想以她的方式帮祥林嫂减轻罪孽。她自己本身就认为一个女人嫁两个丈夫是一件有罪的事,不止这一世伤风败俗,就是到阴司也是戴罪之身。柳妈的这种看法正是反映出当下一批人心中传统的婚姻思想。他们认为贞操是代表女性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寡妇节操更是重中之重。正是这种寡妇节操观把祥林嫂的精神枷锁加到了极限,也因此使她走向了灭亡。这一从婚姻中体现出的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历史中的延续是久远的,自夏商始,男子就可以娶多名老婆,到周逐渐变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女子的地位依然卑微。从周始到唐末这段时期人们对寡妇再嫁持这样的态度:“不认为合乎礼节,但也不会看做是奇耻大辱而轻视再嫁之人。”但自宋以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观念笼罩了广大妇女,寡妇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才有了像柳妈这种自身被害却想帮助祥林嫂赎罪,在不经意中又害了她的人的存在。这正是封建礼制下男尊女卑观的一种升华,是女性地位卑微的一典型事例。
综上,笔者认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并不是单一的历史问题或是人性问题,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也是其悲剧产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相对于鲁迅先生《祝福》中体现出的男尊女卑观,笔者在这谈谈当下社会的男尊女卑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是广大群众坚持走的路线,但在一些相对落后或一些少数民族,男尊女卑依然存在着。这一些女性成员大多都是文化水平地下,对亲人或男性成员表示绝对的服从,没有自己的思想。有些以前连面都没见过,刚过门几天的女性成员全凭夫家一句话就服从命令。从这样的事例中我们不难明白,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女性的思想依然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在他们身上何时才能够完全解除,对于现阶段社会来说,我们任重道远,要做的还很多。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