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梅窗回文词论略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7 11: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金剑阳 楼璐
分享到:

 

  摘 要: 梅窗是宋代回文词的代表作者之一,作有回文词八首。其回文词内容主要涉及闺怨、写景和咏物三个方面。梅窗回文词具有形式多样、用韵丰富的特点,具有格式上的对称之美,于有形之中体现作者的无形之思。

  关键词: 梅窗 回文词 内容 特点

  宋代可谓是回文诗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回文词将回文创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梅窗是宋代回文词创作的主要人物之一。梅窗,姓氏无考,是宋代现存回文诗词较多的诗人之一,存《四时》、《秋江写望》、《春望》、《菩萨蛮》、《西江月》、《阮郎归》等十六首。笔者从梅窗回文词的内容、特点和价值三个方面做简略探析,以求正于方家。

  一、梅窗回文词的内容

  梅窗回文词中有的是细致入微地描绘闺怨情思,有的是关于四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与自然接触的舒适悠然;有的则是咏物之作。这些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闲情”二字。

  (一)描写闺怨情思。

  梅窗的回文词大多是描绘闺思之作,在其八首回文词中有五首是描写闺中女子的。如《菩萨蛮·春晚二首》(其一)“点点花飞春恨浅,浅恨春飞花点点。莺语似多情,情多似语莺。恋春增酒劝,劝酒增春恋。颦损翠蛾新,新蛾翠损颦”。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落花时节从劝客饮酒、柔美多情到留客无意、客走独悲的情景。在花飞点点、莺语私私、落红满地的情景中,一个女子和心爱的男子饮酒助兴、多情婉转、情话缠绵。“颦损翠蛾新”,将女子的蹙颦与崭新的翠娥形成对比,表现出女子淡淡的忧愁。

  除了《菩萨蛮·春晚二首》之外,梅窗还有写初春时节女子愁思的《菩萨蛮·春闺》,描绘女子在浅红绡透的春日细织锦帕的《菩萨蛮·题锦机小轴》,对端午时节少妇的发饰、服饰进行细致描摹的《菩萨蛮·端午》。总之,梅窗的闺怨词大多写的是春日的女子,涉及女子的发髻、服饰、姿态等,有些是对女子形态的细致描摹,有些则侧重于写出闺中思妇的闺怨之情。刻画细致深入,将闺中女子幽微的感情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词作之中。

  (二)写景之作。

  梅窗的回文词中也存在一些写景之作,如《西江月·泛湖》:“过雨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无。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雨过。”

  这首词写的是风和日丽的春日,词人泛舟湖上,享受旖旎春光的场景,这首词的上下阕都是写景。上阕是雨过天晴,“过雨轻风弄柳”,在经过细雨的洗涤之后,柳条变得青翠欲滴,微凉的风抚弄着细长的柳枝,东边的湖面上印着太阳的倒影,波光粼粼,春日生烟。“晴无平水远连天”,雨后的天空一片清朗,水天一色,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在这如画般的场景中,春燕呢喃,在湖面飞来飞去,让一幅静止的画面变得有声有色。下阕是上阕的回读,意思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梅窗的写景词中还有描写元宵佳节景象的《阮郎归·元夕》。

  (三)咏物之作。

  《菩萨蛮·咏梅》是梅窗仅存的一首回文咏物词:“折来初步东溪月,月溪东步初来折。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

  这首词写月夜中的梅花,从折梅写到瓶中之梅。在月夜之中,初折梅花,“香处是瑶芳,芳瑶是处香”,写出了梅花若有若无的香味,诗人以仙境中的“瑶花”指代梅花,体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贵。“藓花浮晕浅,浅晕浮花藓”,月色中的梅花像苔藓一样似隐似现,“浮晕浅”写出了月光下梅花的朦胧姿态。“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体现出了梅花的高洁,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