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北宋地方官员选任方式初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3 11: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志立
分享到:

 


  三、吏部注授方式:吏部选拔地方基本官员

  在北宋,朝中要臣皇帝亲点,朝中次官和地方大官宰相堂除,而官僚队伍的基层官员则由吏部差注,即“自朝议大夫五品以下而受常调差遣者,皆归吏部”(15)。相府堂除官阙素称“堂阙”,而吏部注授官阙即称“部阙”。从差注官员的范围而言,特旨不涉、堂除不问则皆归吏部,既有新及第进士的初次为官者,亦包括因各种因素而遭到罢免而叙复官员,等等。

  隋唐时期,六品以下基层文官皆归吏部铨选,而武官则由兵部负责掌选,并将其分为“三铨”,分别由尚书、侍郎负责。沿至后周,三铨机构逐渐合一,基层官员铨选之权集于吏部,统一注拟。北宋初立之时,尚袭旧制,京官七品以下文官由吏部铨选注拟。乾德二年,规定“京朝官以上无选,并中书门下特除”(16)。自此,八品以上京朝官悉归中书门下特除,九品及以下职官由吏部的下属机构流内铨铨选,吏部长官渐失掌职之权,沦为无实职的寄禄阶官。与此相应,武官的注拟也作了适当调整,大使臣以上悉归枢密院除授,三班使臣由宣徽院注拟补迁,仅有无品低级武官才由兵部差注。官员差注悉归重臣,乃至权重严重失衡,久之必然引起皇帝的警觉和关注。太宗时期,为防范重臣篡权、危及皇权,又再次对铨选机构作了重大调整,其中文官常调官的差注机构主要有:审官院和流内铨,武官的差注则由三班院负责。这种体制基本上被真宗、仁宗和英宗三朝所袭。

  熙宁改革,使北宋铨选机构层次清晰更为清晰、职能相对明确,由审官东院和流内铨分掌文臣京调官、幕职州县官的差遣,而审官西院和三班院分掌武臣诸司使、小使官的差遣。铨选机制的改革,为元丰改制时吏部四选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元丰年间,为彻底改变北宋前期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状况,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就官员选任部门而言,罢中书门下而强化三省职事,原中书门下堂除官员职能亦转归三省,大使臣武官仍由枢密院负责,但就常调官的差注机构作了新的调整:元丰三省,诏令改审官东院为吏部左曹掌文职之选、审官西院为吏部右曹掌武职之选,改吏部流内铨为吏部侍郎左选掌初仕至州县幕职官、三班院为吏部侍郎右选掌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等武职。其中,左、右曹设15案,左、右选设15案,彼此合作,又各有分工。元丰改制后,“四选”作为差注地方中下级官员的管理机构一直沿袭至北宋末,即便偏居一隅的南宋亦承袭前制,少有变化。

  吏部差注官僚队伍中的中下层常调官员,但此层级官员涉及面甚多,管理起来有相当难度,而其间的最大矛盾在于:员与阙数量尤为悬殊,员多而阙少。因此,如何将选任的官员分配到适当和职位上,是铨选机构慎思的中心任务。为适当差注形势变化,北宋不断地制定、增修相关条令、法规,以确保差注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行之以保主存举法、诸司奏辟法、定差法和“破格差注”法等举官措施,做为北宋铨选官员的补充,以解决官员选任过程的矛盾和弊端。

  注释:

  (1)吴树国:《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6日,第7版。

  (2)《通典》卷十五《选举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92页。

  (3)《宋史》卷四0一,《柴中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175页。

  (4)(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8页。

  (5)《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明道二年十二月丁未,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647页。

  (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庆历四年八月戊午条,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691页。

  (7)《朝野类要》卷三《差除·堂除》,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8页。

  (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〇,元祐元年闰二月丁巳,第8964页。

  (9)(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四《官爵封建部第十八·堂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7页。

  (10)《文献通考》卷三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1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太平兴国元年九月丙午,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00页。

  (1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五,元丰四年八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615页。

  (1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九,元丰八年八月己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591页。

  (14)《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三之七,第4613页上。

  (1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〇,元祐元年闰二月丙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965页。

  (1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乾德二年三月乙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3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