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话语的庞杂与启蒙的失落(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08 20:5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曹莹
分享到:

 

   王安忆在《对话:启蒙时代》中强调,在《启蒙时代》这部小说中,她有一个“写大的东西的欲望”。小说文本中,这个“大的东西”就是在一个思想专制、匮乏的,精神生活极度萎缩的年代中构造一个一群少年内心成长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时代内部寻出疗救时代病症的思想资源。小说主要人物南昌、陈卓然、七月等人是干部子弟,同样以这一群体的“文革”经历为题材的小说并不鲜见,如都梁的《血色浪漫》、王朔的《动物凶猛》,但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描绘这个特殊人群在“文革”时期的经历传奇,而是要写出他们思想漫游的传奇,它不是采取一种为历史开罪、为自身立碑的方式来遮掩“文革”的罪恶,而是通过他们的思想嬗变来质疑“文革”的激进政治、教条主义以及在此之下的社会运动。但在多番精神旅行之后,作者却将启蒙的立足点置放于市民社会的日常生活,她借陈卓然之口来赞美这种所谓内涵精神价值,体现自由人道的市民社会的生活,引用城邦民主政治、法国大革命中巴黎市民的起义和马克思关于“流氓无产阶级”的论述来论证市民社会是现代社会自由和繁荣的创造者。最后,将市民社会的价值来源归结于市民对日常生活的笃定。市民是没有空想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任何教条和辩证于他们都是虚妄的;他们的生活自给自足,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汇聚成时代的嬗变。作者指出:“他们体现了生活最正常状态,最人道状态。这状态就是一日一日过下去,如同数米”;“他们有权力在不经受考验的前提下过道德的生活,他们有权力不损人地过一种利己的生活,这就是人道”。而这种所谓的“人道”在作者看来就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是革命和英雄业绩的目标。然而,市民社会的日常生活是否真的具有这样的价值呢? 
 
   首先,市民社会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由工业化和消费生活形成的社会,它并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形态,也不是常在的形式,古代希腊城邦的建构原则与现代的都市是不同的。在此意义上,小说中试图把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自在的价值来源,打造“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景象是不成立的。另外,小说中市民社会庸常的生活是和革命英雄的壮业相对比的,作者认为让大多数人过一种平淡的、安宁的生活就是真正的人道,换句话说,就是在朴素的道德信条下,如“利己不损人”,过一种功利的生活是符合人性的,然而这种物质主义的功利之心往往导致盲目的行动和利己的后果。最后,日常生活确实有解构意识形态宏大话语的作用,它以细节的无意义性颠覆了整体的意义,以物质的无价值性对抗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从而让人们看到权力的荒诞、虚弱,但是日常生活本身不具有价值内涵,这就决定了它对极权主义的抵抗只能是一场辩证的游戏,它可以使原有的价值消散,但却不能带来新的价值。小说以“启蒙”命题。何为启蒙呢?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指出,启蒙就是可以在一切事情上公开使用理性的自由,换言之,启蒙就是摆脱不成熟的精神状态,在理性原则下,自主、自由地思想,因此启蒙是精神领域的自由,是不受束缚的表达思想的自由,由此人就告别了蒙昧状态,生成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启蒙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精神实践,它可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最终要升华为对经验世界的一种思考和批判。日常生活的物质性、自动性与启蒙的自主性、精神性是相龃龉的。小说在叙事中,创造了多种话语的交织和对话,但在篇末却将启蒙归结为对市民的日常生活的体验,这最终使启蒙落入了虚无主义的陷阱,不能不说是启蒙精神的失落。
 
   王安忆:《生活的形式》,《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1期,第52—54页。
 
   徐春萍:《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文学报》2000年10月26日。
 
   王安忆:《启蒙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本文中所有小说内容的引用均来自于这一版本,不再另注。
 
  汉娜·阿伦特著,林骧华译:《极权主义的起源·意识形态与恐怖—— 一种新的政府形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第596页。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王安忆.对话:启蒙时代[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 王安忆.生活的形式[J].当代作家评论,2005(1).
 
  [3] 徐春萍.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J].文学报,2000(10).
 
  [4]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 张志忠.误读的快乐与改写的遮蔽——论《启蒙时代》[J].文学评论,2008(1).
 
  [6]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期刊库:期刊权威库存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航 - 论文欣赏 - 在线辅导 - 学术答疑 - 免责声明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