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孟子》引《诗》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08 20:5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郭超
分享到:

 

  摘 要:《孟子》一书约三十七处引用了《诗》中的语句,从《诗》的功用、孟子本人对于《诗》的态度和用诗原则等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孟子》贯通的思想以及孟子本人所倡导的主张,很多都与《诗》的精神趋向一致。本文在前人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试通过具体诗例的分析透视孟子提倡儒家诗教的依据所在。
 
  关键词:《孟子》 《诗》 用《诗》 儒家教义
 
   有关《孟子》与《诗》之间关系的研究,前人多有论述。有的探求二者之间发生关联的原因,如王浩《论孟子引诗的特点及成因》一文,探讨了孟子引诗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着重指出,“就引诗方式而言,‘以史说诗’是其显著的特点”,并且认为,“这与孟子的‘法先王’思想、‘迹熄诗亡’诗学观念以及‘权’的思想有关,亦是向国君谲谏的一种手段”,《孟子》引《诗》目的在于为“我”所用。王英娜在《〈孟子〉“引诗” 中“仁政”思想探析》一文中也指出,“引诗”是智者传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而徐桂秋《从孟子用诗看先秦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一文,则从儒家文化传承的角度考察,指出“孟子用诗, 主要是将《诗经》作为政治文本和思想文本使用, 是在具体的文化历史语境中构建儒家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努力”。王瑜《论〈孟子〉引〈诗〉》一文,则站在宏观的角度,从方法论与价值观的两个维度对《孟子》引《诗》进行了阐述,并且详细讨论了“以意逆志”的诗学方法、孟子的仁政理想等经典命题。从《诗》的功用、孟子本人对于《诗》的态度和用《诗》原则等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孟子》贯通的思想以及孟子本人所倡导的主张,很多都与《诗》的精神趋向一致。本文在前人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诗例的分析,透视孟子提倡儒家诗教的依据所在。
 
   一、《诗》的沿用
 
   春秋战国时期国事纷杂的社会特点,使得各诸侯国之间交往频繁,聘问、出使等这样的外交活动络绎不绝,所以外交言辞就显得尤为重要。《诗》以其固有的庄严性、神圣性和诗歌本身独有的含蓄、委婉性,再加上变风、变雅怨刺讽谏之功用,不仅被卿士、士大夫作为劝谏、应对统治者时的论说依据,更是成为行事外交辞令的一个重要手段。春秋末年,儒学兴起,儒家的“以诗为教”就是其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庄子·天运》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此时,对《诗》的解读最早体现于《论语》中孔子“以诗为教”的思想。以后经过孟子、荀子的传承与发展,《诗》所阐发出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明显。
 
   二、孟子的用诗原则:“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孔子论《诗》主应用,盖春秋之时,朝聘会盟,赋诗言志,在当时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到了孟子时代,朝聘会盟之礼久废,赋诗之事也已经失去了在外交上的使用价值。《史记·孟轲列传》中曾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可以看出《孟子》秉承了先秦儒家的话语系统。孟子论《诗》,好言体会。《孟子》对《诗》的诠释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这两条原则在《孟子》中有明确的提出: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章句下》)
 
   孟子所谓与古人结交,实际就是学习古人优秀的东西为己所用,他提出“知人论世”的主张,也就是把对人的观察和理解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糜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孟子·万章章句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