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17 11:0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亚男
分享到:

 


  (五)“神巫”、“傩神”——湘西民间信仰的体现
  小说有许多表现湘西人民对傩神的崇拜。如《长河》中老水手想起了本地常见的“旱龙船”:“条案大小一个木架子,敬奉有红黑人头的傩公傩母,一个人扛起来三山五岳游去,上面还悬系着十个命大孩子的寄名符,照传说拜傩公傩母做干儿子,方能长命富贵。”
  除了傩神崇拜,神灵崇拜在小说中也很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是小说《龙朱》:“使龙朱生长得如此壮美,是神的权力,也就是神所能帮助龙朱的唯一事。”
  (六)“民歌”、“俗语”——湘西民歌习俗的体现
  唱歌是许多少数民族必不可少的爱好。作者写入《神巫之爱》里的那首“神巫之歌”,大概就是代表作。
  除了唱歌,听戏也是人们的重要情趣。《丈夫》中丈夫去看媳妇,媳妇从岸上回到船上时给他带回一把胡琴,丈夫高兴的拉起《孟姜女哭长城》。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在语言方面运用了许多俗语、方言,有许多口语化表现,通俗易懂。在乡土小说题材中,沈从文用当地人的口吻塑造人物,就如《柏子》中船妓与柏子的对话,柏子问妇人昨晚有人来没,那妇人开口便骂道:“来你妈!别人早就等你,我算到日子,我还算到你这尸……”。
  沈从文的小说也有许多是从佛经故事或者童话改编而来,如《阿丽思中国游记》就是改编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三、文化功能——沈从文小说民俗叙事的意义
  (一)文学发展
  1、文学创作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沈从文都立足于小人物、小环境的普通生活,这也是他的文字总能保持新鲜活泼的原因之一。在《水云》中,沈从文就声称:“我是一个得以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7]
  这种民俗叙事视角影响了当时许多作家的创作,在司马长风的《论沈从文小说的创作中》,他就这样说道:“虽然,沈从文的第一流作品,到1929年以后,即到三十年代才出现,但是他的初期作品在当时仍属鹤立鸡群,大部分诞生期和成长期的作家,都望尘莫及。”[8]在西方,沈从文的研究已经有七十余年,在罗曼的《读过了边城》一文中这样写道:“作者有他独创的风格,有他个人的笔力,认识怎么样,是绝对不会为别人所模仿的。”[9]
  2、文学思想
  沈从文自己惯以乡下人自称,在《习作选集代序》中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10]在《答凌宇问》中他也说:“写都市,我接触面较窄,不易发生好感是事实。”[11]当问到他的一些作品中是否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时,他说:“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的习作中找寻人生观或者价值观。”[12]
  无论是乡土小说还是都市小说,他的这种“文学贴近一般人生,在俨然俗气的情形中发展”的文学思想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坛来说,都是一种开拓。吴晓东在《长河中的传媒密码》的开头就这样写到:“20世纪中国文学中传达出浓郁的本土气息的莫过于沈从文的作品。”[13]
  (二)民俗学发展
  1、对普通读者来说
  沈从文早在1935年在《给一个读者》里就谈到:“应从别人的作品上了解那作品整个的分配方法,注意他如何处理文字如何处理故事,也可以说看的应深一层。”[14]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读沈从文的小说,在获得一定文学享受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一定的民俗知识。
  2、对民俗学者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实现了他做一个“地方风景记录人”的愿望。对从事专门民俗研究的学者来说,沈从文的小说对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有许多直接描绘,这些为民俗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三)作者自身发展
  林蒲在《沈从文先生散记》中曾说:“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沈从文收到左的或右的打击。沈从文的路子是寂寞的,他总是默默地固执走着他的寂寞的路子。”[15]但孤独和寂寞也让他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结语:沈从文的小说作品,对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领域,如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都有重要意义。他的文字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就像坐在翠翠爷爷的渡船上,听着夜晚船妓的歌声,让我们在品读中了解独特的民俗风光,体味生命的细水长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