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演变与特征
摘 要:佛教自印度传入,至今已历时千年。千年来,具有异域风情的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与中国雕塑艺术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佛教雕塑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与民族化、世俗化,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艺术风格。
关键词:佛教;雕塑艺术;演变;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5-0024-01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中国佛教雕塑就是用各种可塑材料,融入了佛教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创造雕塑出的艺术品,具有雕塑品的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是佛教教义、民俗文化和雕塑技艺的完美结合。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从来都是和神话的发展离不开关系,在成年累月的积累与发展中,艺术才会慢慢脱离关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也是如些,异域佛教文化与我国民俗文化从来就不缺乏冲突,经历了岁月磨砺,才慢慢得到协调与融合,最后形成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
一、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
一千多年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最初传入中国的是佛教的思想,因佛教文化源于古印度,传人中原后佛教造像的形式与内容大都呈现异域风貌。两晋南北朝社会大动荡时期,来自异域的佛教思想得到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等思想有了更大的交流,衍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并有了飞跃般的发展。南北朝时的佛像雕塑,传世遗物较少。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佛像面部安详柔和,尤为幽雅静温,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色彩,甚至还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佛像雕塑家戴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具有民族特色,不在是单纯异国佛教文化,不再属于印度的佛教雕塑文化,而是从此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也是可以说成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北魏代表东临淄龙泉寺内的佛像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高贵典雅,充分体现出北魏后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韵与风雅的艺术特征,庄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北魏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
二、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
唐代贞观之治给社会带来了稳定和平,繁荣昌盛。丝绸之路促进了印度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让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可以说是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经过魏晋时期的消化和吸收,外来的佛造像样式已极为完美、不露生硬痕迹地与中国传统雕塑相结合,创造出极为成熟典雅的佛像样式。佛像面相饱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佛像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丰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体态天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衣纹流利,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期特征。这一时期佛像雕塑充分体现唐时民俗文化所具有的艺术特征。
三、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平民化
宋元朝时期,佛教造像受当时理学的影响,宣传佛家的禅观思想,同时也宣扬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使造像成为儒佛糅合的产物。中国佛像雕塑艺术渗入了民间,更在民众化、现实化,佛像所展现的也是现实人物的性格和情态。宋时盛行佛教密宗,佛教不再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教化民众,而是趁于平民化,因而所表现出的佛像也更为亲和。如密宗佛教造像笑口弥勒的雕像最为著名,为一时代表。它那憨厚质朴、纯真无邪的笑容,看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吸引着大批游人和朝拜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自此后,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不但更为平民化,而且其自印度带来的宗教色彩也相对削弱,反而是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性得到了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万历以后,对内禅、教、律等宗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对融合,对外受儒、释、道三家的风气的影响。清初虽然朝廷对汉地佛教进行了发展限制,但雍正主张佛道异用而同体,提供我国佛教各派更次得到进一步融合。本土化的佛教思想深受士民大众的信仰,并使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也更具有特色,更为大众化。可以说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受益于我国开民兼容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成了极具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满晟.佛造像研究[J].佛教文化,2010(04).
[2]徐文守.探究传统宗教陶瓷雕塑[J].艺术科技,2014(07).
[3]王峰.中国早期佛雕艺术的审美演变[J].宗教学研究,2002(0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