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2)
三、不同方式之再创作
反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在创作的自身心理表现方面,是在表现自己的情感,但是在挖掘小说的内涵意蕴的时候,则大有不同。胡适先生在《吴敬梓传》中说到:“《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这书的‘楔子’一回,借王冕的口气,批评明朝的科举用八股文的制度道:‘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升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这是全书的主旨。”[8]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儒林”,将小说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整日里读书的士人、儒生之上。围绕着“儒林”这样的一个在当时占社会很重要的比重并且在社会的政治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作者进行了嬉笑怒骂式的表达。吴敬梓将这些冠冕堂皇的儒生从孔孟的圣坛上拉了下来,撕破了他们包裹在外面的所谓的斯文的外衣。作者通过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在儒生、士人内里的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过程,有一个人对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反复研读,范进很可能在科举这条路上还要走很远很远,这个人就是周学道。先不去考察范进的文章到底做的怎么样,光从周学道很认真的反复研读范进的文章这样的行为来看,周学道的正面形象是很深入人心的,但是中间加上了对童生魏好古的一席话:“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就将周学道的迂腐儒生形象刻画了出来。他只讲求当时的天子重视的文章八股,却把可以让人修身的辞赋文章放到一边。接着在看范进文章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其文章之精妙之处,“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以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株!可见史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9]周学道感叹史上的糊涂试官,可是他在评论家的眼里,何尝不是另外一个糊涂试官呢?虽然作者对这样的人物是心存不满的,可是在八股盛行,社会政治极度强硬的时候,作者这样的讽刺之作,让人看出了儒林这个群体早已不再是之前的高雅文士的文化圈了,在嬉笑怒骂的背后,让人感到了作者对于这样的现状的一种深沉的悲哀。
由此而观,面对着在作者看来有些黑暗的社会现状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在进行文学的表达和创作之中,吴敬梓和张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再创作。一个将情感用现实的方式传达给了别人,一个用了梦幻的方式让人继续做梦。两位作家面对着相似的现实环境,不由自主地都将倾慕的心投向了魏晋时期,在那里有对酒当歌的豪放,有放荡不羁的舒爽,也有在无奈现实面前的自然
选择。
四、共同的情感皈依
在张岱先生的《陶庵梦忆》的卷三《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述的是作者住在西湖时,恰逢西湖大雪。作者在这样的情境中夜晚驾一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过程。而对于当时景物的描写则更是让人心驰神往:“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最后舟子的喃喃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用侧面描写表现作者在这次赏雪过程中的审美愉悦,而与另一金陵人士的相遇与共赏,并在离去之时没有与这位文人进而相交的想法,表现出的是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在《陶庵梦忆》的集子中,多数是这样的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欣赏之意。半夜赏雪,不管时间的限制,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欣赏自然中难得的美景,正是与魏晋名士的寄情于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儒林外史》中,作者更是用直接的笔触,辛辣的描绘了一幅与曲水流觞的高雅画卷完全不同的图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出一种完全别样的意味。在第十回当中,描写的是喜宴的场景,但在这个场景中,读出的不是欢喜和乐,而是一些矫揉造作。作者在描写为庆祝结婚而唱戏的过程中,进行了这样的描写:“管家叫一声‘免’,副末立起......爬起就从新郎身上跳了下去,把簇新的大红缎补服都弄油了。”这样的一个小细节,给整个的婚礼场景增添了一些哭笑不得的的内容。本来宾客在言笑晏晏,看戏吃酒,喜庆欢乐的情节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受,但突然出现的一只老鼠,让这样的感觉当然无存了。在描写婚礼的过程中,没有费很多的笔墨描绘喜庆的新人,着重刻画的是宾客的吃相和当时的氛围。如果没有这样比较煞风景的小细节的出现的话,那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是另外的喜庆婚礼了。但是没有那样的描绘,在这样的细节中,让读者从舒爽的感受中跳出来,体会到的是一种让人烦躁却无法表达的感受。在叙述的过程中,先从感觉入手,接着让人物进入读者的视线,在这样层层递进的用与魏晋名士相反的品行更加衬托出了作者对于他们真正的倾慕之意。
五、总结
吴敬梓和张岱,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不由自主地朝着一种放任旷达的态度迈进,也在有意识地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共同点来看,是对于舒爽自然文风和人文的追寻和渴求。而从其不同的方面来看,二者采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则是理智和情感的一种对立和碰撞。吴敬梓用理智的态度,用辛辣的笔触,直接地对于现实儒林阶层进行了讽刺,让人很清晰地看到了一幅儒林百态图卷。而张岱则将自己的情感发挥的淋漓精致,让自己在“梦”中实现自己的生活画卷的展现,正如“十年一觉扬州梦”一样。情感的表达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了上风。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的表达,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作者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学作品也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
参考文献:
[1]阎嘉主编.文学理论基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李汉秋著.儒林外史的文化意蕴[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3]谢谦主编.中国文学 明清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苏州: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5] [奥]弗洛伊德著,吕俊等译.释梦[M].苏州: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6] [明]张岱著,云告点校.琅嬛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名家解读儒林外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9] [清]吴敬梓,著.儒林外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