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花萼楼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0-18 10: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花萼楼本位于中国古代五大名楼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但如今人们对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等四大名楼都耳熟能详,对花萼楼却鲜有人知。本文从五大名楼的建造时间、地理位置、建楼功用、名人效应、重建工作等方面揭示出花萼楼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并通过五大名楼之间的对比展示出花萼楼这座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顶峰级建筑。 
   【关键词】花萼楼;不为人知;原因 
        花萼楼是唐代长安著名皇家建筑 “花萼相辉楼” 的简称,始建于唐代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今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之内。 盛唐时代,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即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之前,当时与四大名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  
        千百年之后的今天,四大名楼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名楼”的花萼楼却很少有人知晓,同样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岁月,花萼楼怎么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建造时间 
        黄鹤楼和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代,滕王阁建于唐初,而花萼楼是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建造的,也就是始建于盛唐。也就是说在五楼之中,花萼楼建楼最晚。虽然花萼楼建成后,整栋楼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但是在其成名之前,其他四大名楼早已被世人所耳熟能详,因此花萼楼没有其他四大名楼历史悠久。 
        二、地理位置 
        黄鹤楼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背倚武昌城,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素来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3],优美的诗句精准地道出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由此可知,四大名楼或临江或临湖,皆交通便利,顺畅通达,游人如织,自然易于名声的传播。而花萼楼位于唐朝帝都长安的皇宫里,相当于今天中南海的紫光阁。显然皇宫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进出的,自然花萼楼就鲜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了。所以花萼楼与其他四楼相比由于深居皇宫,只是被一些王公大臣偶尔光顾,缺乏易于流传的群众基础,自然就较容易被普通百姓所遗忘。 
        三、建楼功用 
        在功能使用上花萼楼也与其他四大名楼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致使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所以工艺美术家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因此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黄鹤楼随着江夏城的发展,由“军事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鹳雀楼亦是如此,沈括用八个字概括鹳雀楼全景:“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吸引历代文人学士来此登楼赏景赋诗。 
花萼楼在功用上与以上四楼大相径庭。它是唐玄宗为感念哥哥让位于自己的德行义举而建,唐玄宗常携弟兄们登临此楼一起畅饮、游玩、谈论天下大事,后来花萼楼成为外交接待、国宴举办的场所。可以说花萼楼承载了大量的政治因素,而其他名楼具有的更多是娱乐的功用,这样花萼楼与其他名楼相比,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
  四、名人效应 
        唐宋之际很多文人学士登鹳雀楼赏景,然后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2]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更是堪称千古绝唱,提起滕王阁,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起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起岳阳楼,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很容易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黄鹤楼更是有这样一段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的故事: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1]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远望,顿觉胸襟开阔,然后诗兴大发,正要写诗抒情时,却抬头看见崔颢的诗,觉得美妙绝伦,于是搁笔,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 
        而位于帝都长安皇宫之中的花萼相辉楼,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鲜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为它做宣传工作。事实上《全唐文》中也保留有张甫、陶举、高盖、敬括等人做的应试赋《花萼楼赋》,但是,一则,此五人实在没有多少名气,二则,所作之赋也不易传唱,所以,自然就不为世人所知了。 
        五、重建工作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二十八次之多,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那天胜利落成。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黄鹤楼虽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毁屡建,如今的黄鹤楼经过修复,和原来相比,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更加雄伟了。 
        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辉煌成就的五大名楼除花萼楼外,其他四楼在各朝各代都多次重建重修,而长安的花萼楼自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一直没有得到重新修建的机会,这恐怕是花萼楼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真希望花萼楼也能得到重修,那样现代人就也能感受到“天下第一名楼”的那令人震撼的雄伟了。 
        六、结语 
        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却在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虽说花萼楼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其毕竟辉煌过,所以,每一个文史学者都应该知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史长卷中,曾有一座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顶峰级建筑¬——在大唐盛世的皇宫中熠熠生辉的花萼相辉楼。  

参考文献: 
[1]元•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清•彭定求等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